协同——公铁两用特大桥管养之道

时间: 2024-01-28 01:40:18 |   作者: 工业照明产品

产品特点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的提升,慢慢的变多的基础交通设施兴建并投入运营使用,公铁两用桥因具有利用自然资源合理性以及施工建设经济性等优点,被大范围的应用于大跨度世界级桥梁的建设中。国内代表性公铁两用大桥统计如表1所示。

  随着桥梁使用年数的限制的增长,它的技术状况也会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因此,制定合理有效的桥梁管养机制,对于保障其结构的安全运营具备极其重大的意义。当前很多大型桥梁建立了相应的管养机制,公铁两用桥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相较于其他公路桥或铁路桥管养难度更大,其资产界面原因通常要公铁双方一同管养,存在管养要求及环境不同、管养特点不一、公铁难以协调等诸多问题。针对大型公铁两用桥梁,构建合理的协同管养机制,推进公铁桥梁养护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十分必要。

  为解决公铁两用特大桥管养过程中的难点与痛点,公铁管养双方要建立联合管养机制,由于公铁桥梁因其投资方式及比例,管养单位的性质与方式不完全一样,给管养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实行协同管养,必须清晰划分公铁双方的管养界面。本文分别以五峰山长江公铁大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和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的资产管养界面划分为例,明确各方职责所在。

  通过对几座长江公铁两用特大桥管养界面的研究分析可知,一般的公铁两用特大桥按铁路桥和公路桥的专有资产,分别由铁路方和公路方负责运营、管理、养护和维修。对于公铁共用资产(如主梁、主塔、基础和缆索结构等)大部分结构均交由铁路方负责组织管理维养等工作。大桥共用部分的管养费用一般由公铁双方一同承担,其费用的划分可按大桥公铁双方的投资比例或由双方协商而定。在实际管养工作中,考虑到公铁共用部分结构会影响到公路方专用结构的安全性,需要公铁双方一同参与检查工作,确保大桥运营安全和管理有序可控。

  健康监测系统是大桥全寿命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则上由铁路方负责维护和数据采集,并定期推送有关数据给公路方,出现异常状况可及时推送,也可将终端放置于公路方,以利应用。

  桥梁档案是桥梁管养的基础,一般由铁路方保管、存档为宜。随着档案的电子化管理,管理员可便捷地将档案复制、备份给公铁管养双方。

  一般的公铁两用大桥上层为公路交通,下层为铁路交通,其管养工作比一般桥梁更繁琐、更困难。不仅需要管养公路交通部分,还需要兼顾铁路交通部分,在管养交叉界面,公铁双方单位管养协调性难以统一。基于此,公铁两用大桥要建立管养协同机制,经过不断的磨合,完善管养工作职能,使公铁双方合作更紧密、更契合。一般来说,联合管养机制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

  一是建立联合管养的组织机构。由公铁双方相关领导、部门及养护技术人员组成,机构的组织形式一般为联合管养领导小组,联合管养协调委员会或联席会议制度等多种模式。通过定期会议的形式,确定年度联合管养的内容、时间、周期、费用预算以及实施配合要求等。

  二是建立联合巡检制度。巡检工作是大桥管养的基本任务,公铁大桥检查分为日常巡查、常常检验核查、专项检查、特殊检查和实时监控。然而,由于公铁大桥的特殊性,公路部分的检查会影响铁路的运行,共养部分的检查如缆索、主塔等也会影响到公路的运行,特别是诸多检查必须在“天窗”时间点进行,因此,必须建立联合巡查制度。

  三是建立联合养护制度。在公铁大桥的实际养护作业中,在确定养护工作界面,实行“公管公养,铁管铁养,共管铁养”的实际在做的工作中,往往又有许多交叉。如共养部分的上部结构涉及公路的行车安全,公路养护作业的部分内容与铁路的行车安全相关。因此,确保养护作业的顺利进行,必须建立有效的联合养护制度。

  目前,一般工程运营过程中信息管理存在的主体问题是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孤岛”。即在项目运营与维护阶段参与方之间信息不能共享,形成信息孤岛;对于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各个参与方都会产生和拥有一些项目信息,但这一些信息往往相互割裂、各为所用,有些甚至只以工程档案的形式永远存放在档案室中,导致了工程建设项目信息的离散性。

  公铁两用大桥养护管理要实现协同,信息交流与沟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是预测整个养护管理项目未来、决策实施方案、追溯实施过程的依据,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基础资源。沟通在公铁两用大桥联合管养机制成功实施的环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公铁参与双方、同一参与方部门之间的沟通,对项目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沟通不仅仅指反馈机制,也包括项目参与方或部门之间就管养机制的目标、政策与程序的变化、状况报告等方面所做的交流。

  公铁两用大桥养护档案应包括桥梁基础资料、管理资料、检查资料、养护维修资料等。联合管养部门建立公铁两用大桥养护档案管理制度,规范完善桥梁养护记录用表,及时来更新桥梁养护管理数据,保证养护档案真实完整。面对如此世界级大桥管养项目产生的海量信息,传统的基于纸质、电话、传真、人员往来与会议信息交流与沟通方式不仅费用高,还非常容易导致信息失真与时间延滞,所以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对公铁两用大桥管养中各参与方的协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数据接口实现养护管理系统间的数据共享,通过数据共享实现数据价值,提高大桥管理者效率效益,为大桥管理者提供更全面、可信的决策依据。

  由于公铁双方管理体制、数据采集现状各不相同,为保证公铁两用大桥管养双方在联合管养中及时、高效,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对比分析公铁双方健康监测内容信息,进一步梳理出双方所需的共享内容信息。如基础地理信息、交通施工养护信息、气象信息、应急资源信息、桥梁结构性能信息等。具体的共享内容信息见表3。

  当某一参与方需要另一方提供对应的信息共享内容时,可按照双方一同建立的信息共享流程步骤依次进行,最终实现双方共享信息互通,有效消除“信息壁垒”,有效促进联合管养项目的顺利实施。

  应急管理是大桥安全运营的重要保障,其管理对象是大桥的突发事故,其本质是对大桥突发事故进行相对有效预警、监督和处理的过程。大桥应急管理是指在大桥突发事故的生命周期过程中,大桥业主、政府以及其他有关部门,采用技术、科学、规划管理等手段,为预防、控制或消除突发事故所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突发事故应急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政府、项目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都是应急管理参与要素。建立突发事故协同应急管理的作用就是让上述应急管理参与要素在管理协同机制领导、控制、协调下,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充分的发挥各自的功能,共同完成应急管理各个阶段的应急任务,其作用发挥的立足点是协同机制。因此,协同应急管理可以被定义为在突发事故过程中,协调机构通过结构性或程序性的协同方法和手段,借助先进的信息共享平台,最大限度优化应急管理资源配置和组织效能,从宏观、中观及微观层面着手,对突发事故进行干预和处置,以便于实现避免或减少突发事故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应急管理目标。

  建立应急管理协同体系,有效应对各种风险,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是全方面提高公铁两用大桥联合管养项目服务社会能力的重要任务。公铁两用大桥协同应急管理一般由联合处置应急预案、协同组织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应急协同保障机制四个环节组成。其中协同组织机制属于铁路协同应急管理的中枢,信息共享是协同应急管理的基础,协同保障机制则为协同应急管理的补充。以上四个环节围绕应急管理过程的四个阶段,相互协调配合,在政府部门、管养部门、其他有关部门等大桥应急管理主体之间形成介质和约束力,让公铁两用大桥应急管理的主体构成应急管理的协调框架,进而提升整个应急管理过程的效率。

  联合处置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实践的指导理念,也是应急管理活动所遵循的具体规制。公铁两用大桥参与管养的双方一同建立了联合处置应急预案,当大桥突发事故时应立即启动该预案,其目的是把事件对大桥正常运输秩序的影响和设备损害降到最低,最好能够降低经济和人员的损失。大桥突发事故是一个多种危险因素都可能涉及的变化的动态过程。预案的编制在某一些程度代表了这个预案对突发事故的掌控程度,优秀的应急预案应包含全面的风险源辨识、清晰高效的信息上报和救援机构、完备的后期处置、完善的联合协调机制等四个基本特点。

  公铁两用特大桥管养双方需共同建立联合应急指挥组织机构,该机构主要由联合应急领导小组及下设的指挥调度组、现场救援组和技术专家组组成。

  联合应急领导小组主要的职责包括召开应急会议,研究部署应急处置工作;发布应急响应启动和响应终止指令,统一调度应急救援物资和人员;向上级部门、交警、交通执法、消防、环保、应急等有关部门报告事故处置及救援情况。指挥调度组的主要职责包括负责应急处置期间路况信息的监测、预警与发布;负责事故信息收集、互报和上报;指挥、协调本单位应急救援力量开展应急处置工作;与交警、消防、应急等有关部门保持联络,反馈信息;落实应急领导小组的其他相关指令。现场救援组的主要职责包括及时反馈现场信息,做好事故先期处置及后期道路清障救援和现场清理恢复工作;配合交警、120等有关部门抢救伤员、道路清障、交通疏导;对桥梁可能受损部位进行勘验,并将信息反馈至航道管理部门;执行联合应急领导小组的其他相关指令。技术专家组的主要职责是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支持和决策咨询。对于超出公铁双方应急处置能力范围的突发事件,可由上级行政主任部门和上级应急管理部门统一组织应急处置。

  按照双方管养界面对事故的响应进行分级分类,根据管养界面以及响应分级建立完善的信息互报和信息上报机制,进而展开相应的资源协调、现场处置以及后期处理等应急响应流程。为保障联合应急体系有效运行,公铁管养双方一同成立应急保障部门,应急保障最重要的包含通讯和信息保障、应急队伍保障、应急物资保障等。按照“第一时间、最快响应”要求,协同管理机制使应急物资保障在职责分工、资源融合上有操作标准。应急物资最重要的包含各类清障车、消防车、清扫车,消防灭火装置以及急救药箱等。对应急物资储备、生产、采购、捐赠、运输、配送等组织协调,明确各利益相关主体的责任和权利。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可对需要的物资数量和种类进行预测,提前做好物资筹集储备,合理规划物资配置,提升综合应急保障能力。

协同——公铁两用特大桥管养之道

时间: 2024-01-28 01:40:18 |   作者: 工业照明产品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的提升,慢慢的变多的基础交通设施兴建并投入运营使用,公铁两用桥因具有利用自然资源合理性以及施工建设经济性等优点,被大范围的应用于大跨度世界级桥梁的建设中。国内代表性公铁两用大桥统计如表1所示。

  随着桥梁使用年数的限制的增长,它的技术状况也会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因此,制定合理有效的桥梁管养机制,对于保障其结构的安全运营具备极其重大的意义。当前很多大型桥梁建立了相应的管养机制,公铁两用桥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相较于其他公路桥或铁路桥管养难度更大,其资产界面原因通常要公铁双方一同管养,存在管养要求及环境不同、管养特点不一、公铁难以协调等诸多问题。针对大型公铁两用桥梁,构建合理的协同管养机制,推进公铁桥梁养护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十分必要。

  为解决公铁两用特大桥管养过程中的难点与痛点,公铁管养双方要建立联合管养机制,由于公铁桥梁因其投资方式及比例,管养单位的性质与方式不完全一样,给管养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实行协同管养,必须清晰划分公铁双方的管养界面。本文分别以五峰山长江公铁大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和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的资产管养界面划分为例,明确各方职责所在。

  通过对几座长江公铁两用特大桥管养界面的研究分析可知,一般的公铁两用特大桥按铁路桥和公路桥的专有资产,分别由铁路方和公路方负责运营、管理、养护和维修。对于公铁共用资产(如主梁、主塔、基础和缆索结构等)大部分结构均交由铁路方负责组织管理维养等工作。大桥共用部分的管养费用一般由公铁双方一同承担,其费用的划分可按大桥公铁双方的投资比例或由双方协商而定。在实际管养工作中,考虑到公铁共用部分结构会影响到公路方专用结构的安全性,需要公铁双方一同参与检查工作,确保大桥运营安全和管理有序可控。

  健康监测系统是大桥全寿命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则上由铁路方负责维护和数据采集,并定期推送有关数据给公路方,出现异常状况可及时推送,也可将终端放置于公路方,以利应用。

  桥梁档案是桥梁管养的基础,一般由铁路方保管、存档为宜。随着档案的电子化管理,管理员可便捷地将档案复制、备份给公铁管养双方。

  一般的公铁两用大桥上层为公路交通,下层为铁路交通,其管养工作比一般桥梁更繁琐、更困难。不仅需要管养公路交通部分,还需要兼顾铁路交通部分,在管养交叉界面,公铁双方单位管养协调性难以统一。基于此,公铁两用大桥要建立管养协同机制,经过不断的磨合,完善管养工作职能,使公铁双方合作更紧密、更契合。一般来说,联合管养机制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

  一是建立联合管养的组织机构。由公铁双方相关领导、部门及养护技术人员组成,机构的组织形式一般为联合管养领导小组,联合管养协调委员会或联席会议制度等多种模式。通过定期会议的形式,确定年度联合管养的内容、时间、周期、费用预算以及实施配合要求等。

  二是建立联合巡检制度。巡检工作是大桥管养的基本任务,公铁大桥检查分为日常巡查、常常检验核查、专项检查、特殊检查和实时监控。然而,由于公铁大桥的特殊性,公路部分的检查会影响铁路的运行,共养部分的检查如缆索、主塔等也会影响到公路的运行,特别是诸多检查必须在“天窗”时间点进行,因此,必须建立联合巡查制度。

  三是建立联合养护制度。在公铁大桥的实际养护作业中,在确定养护工作界面,实行“公管公养,铁管铁养,共管铁养”的实际在做的工作中,往往又有许多交叉。如共养部分的上部结构涉及公路的行车安全,公路养护作业的部分内容与铁路的行车安全相关。因此,确保养护作业的顺利进行,必须建立有效的联合养护制度。

  目前,一般工程运营过程中信息管理存在的主体问题是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孤岛”。即在项目运营与维护阶段参与方之间信息不能共享,形成信息孤岛;对于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各个参与方都会产生和拥有一些项目信息,但这一些信息往往相互割裂、各为所用,有些甚至只以工程档案的形式永远存放在档案室中,导致了工程建设项目信息的离散性。

  公铁两用大桥养护管理要实现协同,信息交流与沟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是预测整个养护管理项目未来、决策实施方案、追溯实施过程的依据,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基础资源。沟通在公铁两用大桥联合管养机制成功实施的环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公铁参与双方、同一参与方部门之间的沟通,对项目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沟通不仅仅指反馈机制,也包括项目参与方或部门之间就管养机制的目标、政策与程序的变化、状况报告等方面所做的交流。

  公铁两用大桥养护档案应包括桥梁基础资料、管理资料、检查资料、养护维修资料等。联合管养部门建立公铁两用大桥养护档案管理制度,规范完善桥梁养护记录用表,及时来更新桥梁养护管理数据,保证养护档案真实完整。面对如此世界级大桥管养项目产生的海量信息,传统的基于纸质、电话、传真、人员往来与会议信息交流与沟通方式不仅费用高,还非常容易导致信息失真与时间延滞,所以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对公铁两用大桥管养中各参与方的协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数据接口实现养护管理系统间的数据共享,通过数据共享实现数据价值,提高大桥管理者效率效益,为大桥管理者提供更全面、可信的决策依据。

  由于公铁双方管理体制、数据采集现状各不相同,为保证公铁两用大桥管养双方在联合管养中及时、高效,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对比分析公铁双方健康监测内容信息,进一步梳理出双方所需的共享内容信息。如基础地理信息、交通施工养护信息、气象信息、应急资源信息、桥梁结构性能信息等。具体的共享内容信息见表3。

  当某一参与方需要另一方提供对应的信息共享内容时,可按照双方一同建立的信息共享流程步骤依次进行,最终实现双方共享信息互通,有效消除“信息壁垒”,有效促进联合管养项目的顺利实施。

  应急管理是大桥安全运营的重要保障,其管理对象是大桥的突发事故,其本质是对大桥突发事故进行相对有效预警、监督和处理的过程。大桥应急管理是指在大桥突发事故的生命周期过程中,大桥业主、政府以及其他有关部门,采用技术、科学、规划管理等手段,为预防、控制或消除突发事故所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突发事故应急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政府、项目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都是应急管理参与要素。建立突发事故协同应急管理的作用就是让上述应急管理参与要素在管理协同机制领导、控制、协调下,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充分的发挥各自的功能,共同完成应急管理各个阶段的应急任务,其作用发挥的立足点是协同机制。因此,协同应急管理可以被定义为在突发事故过程中,协调机构通过结构性或程序性的协同方法和手段,借助先进的信息共享平台,最大限度优化应急管理资源配置和组织效能,从宏观、中观及微观层面着手,对突发事故进行干预和处置,以便于实现避免或减少突发事故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应急管理目标。

  建立应急管理协同体系,有效应对各种风险,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是全方面提高公铁两用大桥联合管养项目服务社会能力的重要任务。公铁两用大桥协同应急管理一般由联合处置应急预案、协同组织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应急协同保障机制四个环节组成。其中协同组织机制属于铁路协同应急管理的中枢,信息共享是协同应急管理的基础,协同保障机制则为协同应急管理的补充。以上四个环节围绕应急管理过程的四个阶段,相互协调配合,在政府部门、管养部门、其他有关部门等大桥应急管理主体之间形成介质和约束力,让公铁两用大桥应急管理的主体构成应急管理的协调框架,进而提升整个应急管理过程的效率。

  联合处置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实践的指导理念,也是应急管理活动所遵循的具体规制。公铁两用大桥参与管养的双方一同建立了联合处置应急预案,当大桥突发事故时应立即启动该预案,其目的是把事件对大桥正常运输秩序的影响和设备损害降到最低,最好能够降低经济和人员的损失。大桥突发事故是一个多种危险因素都可能涉及的变化的动态过程。预案的编制在某一些程度代表了这个预案对突发事故的掌控程度,优秀的应急预案应包含全面的风险源辨识、清晰高效的信息上报和救援机构、完备的后期处置、完善的联合协调机制等四个基本特点。

  公铁两用特大桥管养双方需共同建立联合应急指挥组织机构,该机构主要由联合应急领导小组及下设的指挥调度组、现场救援组和技术专家组组成。

  联合应急领导小组主要的职责包括召开应急会议,研究部署应急处置工作;发布应急响应启动和响应终止指令,统一调度应急救援物资和人员;向上级部门、交警、交通执法、消防、环保、应急等有关部门报告事故处置及救援情况。指挥调度组的主要职责包括负责应急处置期间路况信息的监测、预警与发布;负责事故信息收集、互报和上报;指挥、协调本单位应急救援力量开展应急处置工作;与交警、消防、应急等有关部门保持联络,反馈信息;落实应急领导小组的其他相关指令。现场救援组的主要职责包括及时反馈现场信息,做好事故先期处置及后期道路清障救援和现场清理恢复工作;配合交警、120等有关部门抢救伤员、道路清障、交通疏导;对桥梁可能受损部位进行勘验,并将信息反馈至航道管理部门;执行联合应急领导小组的其他相关指令。技术专家组的主要职责是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支持和决策咨询。对于超出公铁双方应急处置能力范围的突发事件,可由上级行政主任部门和上级应急管理部门统一组织应急处置。

  按照双方管养界面对事故的响应进行分级分类,根据管养界面以及响应分级建立完善的信息互报和信息上报机制,进而展开相应的资源协调、现场处置以及后期处理等应急响应流程。为保障联合应急体系有效运行,公铁管养双方一同成立应急保障部门,应急保障最重要的包含通讯和信息保障、应急队伍保障、应急物资保障等。按照“第一时间、最快响应”要求,协同管理机制使应急物资保障在职责分工、资源融合上有操作标准。应急物资最重要的包含各类清障车、消防车、清扫车,消防灭火装置以及急救药箱等。对应急物资储备、生产、采购、捐赠、运输、配送等组织协调,明确各利益相关主体的责任和权利。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可对需要的物资数量和种类进行预测,提前做好物资筹集储备,合理规划物资配置,提升综合应急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