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节目特色、视听语言、生活启示三方面解析《三时三餐》综艺价值

时间: 2023-09-30 13:14:59 |   作者: 建筑桥梁照明

产品特点

  说起国外综艺之王,《三时三餐》当之无愧。这档在国外叫好又叫座的另类“慢”综艺,获奖无数,收视率屡屡创新高。

  刚刚收官的《三时三餐》渔村篇,仅在节目开播第三集,收视率就直飙12%,再次刷新自身最高收视率。

  在一向评分严苛的豆瓣上,《三时三餐》每一季评分都高居9分+,收视口碑双封神。

  今天这篇文章,我想以刚刚结束的渔村篇为例,从节目特色、视听语言、生活启示三方面解析《三时三餐》的综艺价值。

  《三时三餐》开播之前,国外户外竞技类综艺盛行,《两天一夜》、《Running man》、《无限挑战》等“快综艺”大行其道。

  而《三时三餐》的出现,就好比一个格格不入的逆行者闯入,它脱离主流形式,不设关卡、不备任务,仅在最简单的日常生活中搜寻素材。

  节目伊始,就连第一季的出演者李瑞镇也直言不讳,“太无聊了,这一个节目会完蛋”。

  但谁也没想到,《三时三餐》作为一档不被看好的户外慢综艺,却犹如一匹黑马,在众多老牌节目的环绕下杀出重围。

  不同于常规综艺,以渔村篇为例,《三时三餐》的固定嘉宾是三位演员咖,他们没典型综艺咖的娴熟表现力,也没有偶像明星的流量噱头,组合在一起有种新鲜的化学反应。

  车胜元,演员、模特,188的大高个,荧幕上的形象强势显眼,自带霸气总裁即视感,但在《三时三餐》中,成功展现出他生活中不为人知的另一面,高超的厨艺,慈爱又唠叨的形象,被观众亲切地称之为“车大婶”。

  柳海线岁,外貌不出众,身材矮小的他,看上去“土里土气”,放在村民里毫不违和,但谁也想不到,在《三时三餐》中,他却拥有满身宝藏技能,手工DIY、开船、捕鱼,样样都行。

  还有三人组里年龄最小的老幺孙浩俊,就像行走的“干活机器”,从早到晚就会闷声干活,毫不在意镜头多少。

  不擅长玩梗,不会刻意制造笑点,临场反应力几乎为0。正是得益于这些“非典型”综艺咖出演,才让节目从一开始就悬念满满,也正因为如此,节目有了更多可看性。

  由于疫情原因,《三时三餐渔村篇》的拍摄地点选在一座“无人岛”,整座岛只剩偶尔来岛上的三户人家,在这里,没有村民、没有市集,更没有原来城市里的热闹与繁华。

  三位在都市里生活已久的出演者,要暂时逃离城市喧嚣,用当地农作物、海产等食材,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一日三餐的温饱问题。

  在这里,有别于传统户外综艺,没有刻意针对嘉宾的难题,也没有尖锐的矛盾贯穿始终,不存在竞争,更缺少悬念,综艺元素尽可能弱化。

  这种节目形式的设定,更像是一部还原当地渔村生活的纪录片,跳出当下常规综艺的基本框架,显得别树一帜。

  为了让嘉宾更好地融入渔村生活,节目组不会提供任何援助或方向上的引导,嘉宾一定要通过自己的方式获取食材,比如渔村里的海产品都不是现成的,需要嘉宾像渔民一样自己利用渔具捕捞。

  在贫瘠的渔村,这里没有大城市里的高科技,嘉宾必须迅速适应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

  相比国内综艺无止境的矛盾抓马,《三时三餐》显然是另一道清流,清晨的蒙蒙细雨、午后的一米阳光、山间漂浮的白云,以及热气腾腾的食物。

  节目总导演罗PD曾在采访中表示:“如果把百分百设定好的内容全部呈现给观众的话,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也是剥夺了观众能够参与到节目中的空间,电视作为一种双向沟通的媒介,只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和偶然性发生才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但真实记录并不代表全然丢弃节目看点,《三时三餐》靠的是“50:50”法则,即50%靠策划,50%靠运气,这里并不是完全靠运气录制节目,是让它顺其自然的产生亮点。

  以《三时三餐》渔村篇为例,嘉宾来到岛上,农田里仅有有限的农作物,如果想要烹饪美味的佳肴,就得自给自足下海捕鱼,但在恶劣的环境和生疏的技能下,捕鱼本身对嘉宾就是一种挑战,这种结果的不确定性,也让节目增添了不少看点。

  第一期,柳海真满怀信心地安置好渔网,可随后的几集迎接自己的却是“颗粒无收”,束手无措之下只能一群人啃起了土豆。

  有女嘉宾来做客,也只能用攒了两三天的新鲜鸡蛋来招待。拌面里鸡蛋也只有女嘉宾的碗里是完整的半个,其他三个大老爷们只能挤在一起吃半颗鸡蛋。

  一档优秀的综艺娱乐节目往往拥有独特的视听语言,《三时三餐》借助细腻的镜头语言、生动有趣的配乐以及温暖治愈的文案,成功实现镜头语言在综艺中的叙述、抒情,让观众完全沉浸在嘉宾所处的宁静村落,心灵得到治愈。

  相比于“快综艺”紧张刺激的节奏,《三时三餐》自有一套镜头叙事,每一集都充斥着大量的山水空镜头,以展现大自然的神奇瑰丽,清晨波光粼粼的大海、山间和煦的微风、迎风摇摆的美芽,在这些自然景观的衬托下,更加凸显了渔村有别于城市的岁月静好,让人心生向往,也让烦躁的心暂时静下来。

  《三时三餐》在拍摄光线的选择上以不刺目的自然光为主,借光线的改变来体现时间的变化。从清晨太阳还未升起时不算明亮的天光,到午间刺目的阳光,再到傍晚房屋中亮起暖橘色的灯光,时光流逝的真实感一览无遗。

  在自然植物的拍摄上,大量的使用延时摄影的方式展现它们生命运作过程,给大自然赋予了生命,也让观众看到了平时用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奇异景象。

  以最新一季《三时三餐渔村篇》为例,第一期节目前35分钟,总共出现25首不同的插曲,平均1分多钟替换1首歌。

  对于一期90分钟的节目而言,这样高频插入BGM的操作,成功缓解了叙事缓慢带来的枯燥感,创造出节奏感。

  另一方面,《三时三餐》中加入大量环境声效,不同于背景音乐,这些环境声效具有写实性、逼真性,能恰到好处地烘托人物所处环境的气氛。

  在声效的选择上,《三时三餐》注重表现大自然和食物有关的声音,诸如在展现周遭环境,描绘大自然的情景中,画面常常辅以风声、雨声、雷声、涛声、虫鸣、鸟鸣等。

  另外在展现食物的过程中,也会放大食材切制的“铛铛”声、煲汤时煮沸的“咕噜咕噜”声、热油淋在锅里的“滋滋”声,以及食物吃进嘴里的咀嚼声。

  这些真实音效的加入,使使原本冗长的镜头加入更多快乐的旋律,大大增添节目趣味。

  看《三时三餐》时,我们不时因活泼俏皮的文案会心一笑,也常常被温暖治愈的文案所抚慰。

  渔村篇第一期,从嘉宾口中得知国外如今严峻的疫情环境,此时大家都陷入疫情所困的烦闷,这时画面转变,视角切到“无人岛”上的自然风光,几个长长的空镜头辅以积极向上的文案,瞬间让心灵得到抚慰。

  当嘉宾来到“无人岛”上,节目用几个空镜头交代了渔村的周遭环境,与此同时,画面上配以拟人化的文案,生动又俏皮,一扫疫情笼罩的无助压抑,让心情放松下来。

  还有一次,屋外,因为恶劣的天气,嘉宾没办法快速生火煮饭,这时节目组适时捕捉到生火途中嘴角咧出一抹微笑的柳海真,并配上积极向上的文案,营造出一种在逆境中不忘保持乐观的正能量。

  正是因为这些每集都会多次出现的温暖文案,才让这档节目有了更多抚慰人心的力量。

  《三时三餐》之所以能封神,除了创意的节目形式以及优秀的视听语言外,更重要的是它在琐碎无趣的日常下,传递出的人生哲理。

  曾经看过一个采访,罗PD说,工作很累,有时也会闪过放下一切带着团队逃离去旅游的念头。

  但《三时三餐》选择将忙碌的都市人送往农村,让他们暂时抛下手头的一切,回归自然,种田烧菜,只为一日三餐而忙碌。

  宽广的土地,生机勃勃的农作物,俏皮可爱的动物,温馨的家人,和虽然简单却可口的饭菜。

  在《三时三餐》中,早已习惯都市便捷的明星嘉宾,需要重回原始状态,每天为有限的食材而辛勤劳作,即使是最简单的一日三餐,往往也要付出大量心血。

  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让在都市生活的演员们甚至工作人员们在节目之余能够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也能起到减压的作用,对观众而言,这更是一种呼吁引领,在都市的压力下,我们也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到一个小小“渔村”去放松自己,释放压力,这也是另一种对自我的救赎。

  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平凡而重复的,特别是疫情之下的我们困守于室内的一方天地,每天做着琐屑又枯燥无趣的日常。

  而《三时三餐》的存在,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稀疏平常的每一天。就像渔村篇中光芒万丈的明星出演者,即使身处在无人响应,物资匮乏的“无人岛”,也能将平淡的生活过得别有意义。

  不过我想我们大多数观众喜爱它的原因是因为这样子稀松平常的生活是我们每天在过的平凡人生,甚至他们的条件还比我们要艰苦地多得多。看到一个明星在平凡人生里的生活引发了我们自己的共鸣,表现在我自己身上,我不再觉得做家务,煮饭做菜是无意义的重复与无价值劳动,我开始认真地准备每天中午的便当,锻炼自己的厨艺。毕竟,轰轰烈烈的生活是短暂的,平平淡淡的每一分每一秒才是真实的人生啊。

  人生其实本来就是平淡的,无论你是大明星还是所谓的成功人士,繁华和荣耀之后都要归于平凡,只有在亲手做一顿饭,做一次家务去体味生活的意义,才可以更好的懂得生活,享受生活。

  只有学会与平淡的生活共处,才能更好地度过这一生,这大概是《三时三餐》教会我们最宝贵的处世哲学。

  好的综艺,来源于生活,更反映生活。一档真实记录一日三餐的综艺,让我们再次审视生活的意义,发现平凡日子的可贵。它值得被更多人看到。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从节目特色、视听语言、生活启示三方面解析《三时三餐》综艺价值

时间: 2023-09-30 13:14:59 |   作者: 建筑桥梁照明

  说起国外综艺之王,《三时三餐》当之无愧。这档在国外叫好又叫座的另类“慢”综艺,获奖无数,收视率屡屡创新高。

  刚刚收官的《三时三餐》渔村篇,仅在节目开播第三集,收视率就直飙12%,再次刷新自身最高收视率。

  在一向评分严苛的豆瓣上,《三时三餐》每一季评分都高居9分+,收视口碑双封神。

  今天这篇文章,我想以刚刚结束的渔村篇为例,从节目特色、视听语言、生活启示三方面解析《三时三餐》的综艺价值。

  《三时三餐》开播之前,国外户外竞技类综艺盛行,《两天一夜》、《Running man》、《无限挑战》等“快综艺”大行其道。

  而《三时三餐》的出现,就好比一个格格不入的逆行者闯入,它脱离主流形式,不设关卡、不备任务,仅在最简单的日常生活中搜寻素材。

  节目伊始,就连第一季的出演者李瑞镇也直言不讳,“太无聊了,这一个节目会完蛋”。

  但谁也没想到,《三时三餐》作为一档不被看好的户外慢综艺,却犹如一匹黑马,在众多老牌节目的环绕下杀出重围。

  不同于常规综艺,以渔村篇为例,《三时三餐》的固定嘉宾是三位演员咖,他们没典型综艺咖的娴熟表现力,也没有偶像明星的流量噱头,组合在一起有种新鲜的化学反应。

  车胜元,演员、模特,188的大高个,荧幕上的形象强势显眼,自带霸气总裁即视感,但在《三时三餐》中,成功展现出他生活中不为人知的另一面,高超的厨艺,慈爱又唠叨的形象,被观众亲切地称之为“车大婶”。

  柳海线岁,外貌不出众,身材矮小的他,看上去“土里土气”,放在村民里毫不违和,但谁也想不到,在《三时三餐》中,他却拥有满身宝藏技能,手工DIY、开船、捕鱼,样样都行。

  还有三人组里年龄最小的老幺孙浩俊,就像行走的“干活机器”,从早到晚就会闷声干活,毫不在意镜头多少。

  不擅长玩梗,不会刻意制造笑点,临场反应力几乎为0。正是得益于这些“非典型”综艺咖出演,才让节目从一开始就悬念满满,也正因为如此,节目有了更多可看性。

  由于疫情原因,《三时三餐渔村篇》的拍摄地点选在一座“无人岛”,整座岛只剩偶尔来岛上的三户人家,在这里,没有村民、没有市集,更没有原来城市里的热闹与繁华。

  三位在都市里生活已久的出演者,要暂时逃离城市喧嚣,用当地农作物、海产等食材,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一日三餐的温饱问题。

  在这里,有别于传统户外综艺,没有刻意针对嘉宾的难题,也没有尖锐的矛盾贯穿始终,不存在竞争,更缺少悬念,综艺元素尽可能弱化。

  这种节目形式的设定,更像是一部还原当地渔村生活的纪录片,跳出当下常规综艺的基本框架,显得别树一帜。

  为了让嘉宾更好地融入渔村生活,节目组不会提供任何援助或方向上的引导,嘉宾一定要通过自己的方式获取食材,比如渔村里的海产品都不是现成的,需要嘉宾像渔民一样自己利用渔具捕捞。

  在贫瘠的渔村,这里没有大城市里的高科技,嘉宾必须迅速适应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

  相比国内综艺无止境的矛盾抓马,《三时三餐》显然是另一道清流,清晨的蒙蒙细雨、午后的一米阳光、山间漂浮的白云,以及热气腾腾的食物。

  节目总导演罗PD曾在采访中表示:“如果把百分百设定好的内容全部呈现给观众的话,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也是剥夺了观众能够参与到节目中的空间,电视作为一种双向沟通的媒介,只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和偶然性发生才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但真实记录并不代表全然丢弃节目看点,《三时三餐》靠的是“50:50”法则,即50%靠策划,50%靠运气,这里并不是完全靠运气录制节目,是让它顺其自然的产生亮点。

  以《三时三餐》渔村篇为例,嘉宾来到岛上,农田里仅有有限的农作物,如果想要烹饪美味的佳肴,就得自给自足下海捕鱼,但在恶劣的环境和生疏的技能下,捕鱼本身对嘉宾就是一种挑战,这种结果的不确定性,也让节目增添了不少看点。

  第一期,柳海真满怀信心地安置好渔网,可随后的几集迎接自己的却是“颗粒无收”,束手无措之下只能一群人啃起了土豆。

  有女嘉宾来做客,也只能用攒了两三天的新鲜鸡蛋来招待。拌面里鸡蛋也只有女嘉宾的碗里是完整的半个,其他三个大老爷们只能挤在一起吃半颗鸡蛋。

  一档优秀的综艺娱乐节目往往拥有独特的视听语言,《三时三餐》借助细腻的镜头语言、生动有趣的配乐以及温暖治愈的文案,成功实现镜头语言在综艺中的叙述、抒情,让观众完全沉浸在嘉宾所处的宁静村落,心灵得到治愈。

  相比于“快综艺”紧张刺激的节奏,《三时三餐》自有一套镜头叙事,每一集都充斥着大量的山水空镜头,以展现大自然的神奇瑰丽,清晨波光粼粼的大海、山间和煦的微风、迎风摇摆的美芽,在这些自然景观的衬托下,更加凸显了渔村有别于城市的岁月静好,让人心生向往,也让烦躁的心暂时静下来。

  《三时三餐》在拍摄光线的选择上以不刺目的自然光为主,借光线的改变来体现时间的变化。从清晨太阳还未升起时不算明亮的天光,到午间刺目的阳光,再到傍晚房屋中亮起暖橘色的灯光,时光流逝的真实感一览无遗。

  在自然植物的拍摄上,大量的使用延时摄影的方式展现它们生命运作过程,给大自然赋予了生命,也让观众看到了平时用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奇异景象。

  以最新一季《三时三餐渔村篇》为例,第一期节目前35分钟,总共出现25首不同的插曲,平均1分多钟替换1首歌。

  对于一期90分钟的节目而言,这样高频插入BGM的操作,成功缓解了叙事缓慢带来的枯燥感,创造出节奏感。

  另一方面,《三时三餐》中加入大量环境声效,不同于背景音乐,这些环境声效具有写实性、逼真性,能恰到好处地烘托人物所处环境的气氛。

  在声效的选择上,《三时三餐》注重表现大自然和食物有关的声音,诸如在展现周遭环境,描绘大自然的情景中,画面常常辅以风声、雨声、雷声、涛声、虫鸣、鸟鸣等。

  另外在展现食物的过程中,也会放大食材切制的“铛铛”声、煲汤时煮沸的“咕噜咕噜”声、热油淋在锅里的“滋滋”声,以及食物吃进嘴里的咀嚼声。

  这些真实音效的加入,使使原本冗长的镜头加入更多快乐的旋律,大大增添节目趣味。

  看《三时三餐》时,我们不时因活泼俏皮的文案会心一笑,也常常被温暖治愈的文案所抚慰。

  渔村篇第一期,从嘉宾口中得知国外如今严峻的疫情环境,此时大家都陷入疫情所困的烦闷,这时画面转变,视角切到“无人岛”上的自然风光,几个长长的空镜头辅以积极向上的文案,瞬间让心灵得到抚慰。

  当嘉宾来到“无人岛”上,节目用几个空镜头交代了渔村的周遭环境,与此同时,画面上配以拟人化的文案,生动又俏皮,一扫疫情笼罩的无助压抑,让心情放松下来。

  还有一次,屋外,因为恶劣的天气,嘉宾没办法快速生火煮饭,这时节目组适时捕捉到生火途中嘴角咧出一抹微笑的柳海真,并配上积极向上的文案,营造出一种在逆境中不忘保持乐观的正能量。

  正是因为这些每集都会多次出现的温暖文案,才让这档节目有了更多抚慰人心的力量。

  《三时三餐》之所以能封神,除了创意的节目形式以及优秀的视听语言外,更重要的是它在琐碎无趣的日常下,传递出的人生哲理。

  曾经看过一个采访,罗PD说,工作很累,有时也会闪过放下一切带着团队逃离去旅游的念头。

  但《三时三餐》选择将忙碌的都市人送往农村,让他们暂时抛下手头的一切,回归自然,种田烧菜,只为一日三餐而忙碌。

  宽广的土地,生机勃勃的农作物,俏皮可爱的动物,温馨的家人,和虽然简单却可口的饭菜。

  在《三时三餐》中,早已习惯都市便捷的明星嘉宾,需要重回原始状态,每天为有限的食材而辛勤劳作,即使是最简单的一日三餐,往往也要付出大量心血。

  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让在都市生活的演员们甚至工作人员们在节目之余能够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也能起到减压的作用,对观众而言,这更是一种呼吁引领,在都市的压力下,我们也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到一个小小“渔村”去放松自己,释放压力,这也是另一种对自我的救赎。

  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平凡而重复的,特别是疫情之下的我们困守于室内的一方天地,每天做着琐屑又枯燥无趣的日常。

  而《三时三餐》的存在,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稀疏平常的每一天。就像渔村篇中光芒万丈的明星出演者,即使身处在无人响应,物资匮乏的“无人岛”,也能将平淡的生活过得别有意义。

  不过我想我们大多数观众喜爱它的原因是因为这样子稀松平常的生活是我们每天在过的平凡人生,甚至他们的条件还比我们要艰苦地多得多。看到一个明星在平凡人生里的生活引发了我们自己的共鸣,表现在我自己身上,我不再觉得做家务,煮饭做菜是无意义的重复与无价值劳动,我开始认真地准备每天中午的便当,锻炼自己的厨艺。毕竟,轰轰烈烈的生活是短暂的,平平淡淡的每一分每一秒才是真实的人生啊。

  人生其实本来就是平淡的,无论你是大明星还是所谓的成功人士,繁华和荣耀之后都要归于平凡,只有在亲手做一顿饭,做一次家务去体味生活的意义,才可以更好的懂得生活,享受生活。

  只有学会与平淡的生活共处,才能更好地度过这一生,这大概是《三时三餐》教会我们最宝贵的处世哲学。

  好的综艺,来源于生活,更反映生活。一档真实记录一日三餐的综艺,让我们再次审视生活的意义,发现平凡日子的可贵。它值得被更多人看到。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