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友谊、职业规划、年龄与体制内外职业生涯成功评价标准

时间: 2024-01-01 22:54:52 |   作者: 建筑桥梁照明

产品特点

  “圈子”文化决定了职场排斥是常态。由此,职场友谊因其稀缺而弥足珍贵。研究证明,职场友谊有利于合作效率提高(罗兰青,,吉林大学博士论文)。实践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反腐案例有力证明:体制内工作中低层(副厅以下级别)公务员缺乏家庭背景的,在体制内任何系统要想提拔为副厅级以及更高级别职务,就必须“跟人”,必须进入“小圈子”,如此才有机会实现升迁跨越当然,这也是职业决策博弈,跟对了自然好,跟错了一锅端。国企系统,石油系统,教育系统,警察系统,政法系统,莫不如是。央视近期专题片《零容忍》中对此有直接描述。体制外市场经济为主的非国企组织,包括外企,中外合作企业,非公有制企业,职场友谊则以工作才干和成绩为基础,毕竟这些统称“体制外”,收入高,风险也大,不如体制内稳定保障。那么,体制内外职业生涯如何评价成功?评价标准是什么?这是很重要的。

  Hunt(1986)认为职业生涯成功评价标准总体上(不区分体制内外)由自评和他评两个部分所组成。从统计数据视野看,75%是他评为主。也就是说,职业生涯成功与否,你自己自评说了不算,决定性力量是社会评价系统。我们举例说明,比如你在体制内是一名职业技术学院的任课教师,如果多年来该职业技术学院以39岁能否评上教授职称为公认标准,你42岁还是普通讲师,那么在社会评价角度看,你就不是成功者(也许你自己感觉还不错)。

  体制内职业发展全国范围以35周岁是否晋升处级、45周岁是否晋升厅级为一般职业生涯成功评价标准。体制外主要以合法税后收入为评价标准。同等才能的人,体制内外其获取合法收入的差距基本在5-10倍。比如说,甲乙两人分别在体制内外,甲在体制内,每月税后到手薪资收入为人民币1万元,那么同等能力在体制外的乙其稳定收入每月税后到手应当为5-10万。体制外工资溢价是对体制外安全感不足的补偿。比如2020年-2022年持续的新冠疫情情况下,体制内基本工资国家财政保证发放,体制外已经逾500万家企业倒闭负债,树倒猢狲散,老板和高管们在疫情下并无体制内财政保障,疫情的几年法拍房激增,许多高管收入链中断,资金链断裂,天堂跌入地狱;有的老板倒闭后去开滴滴或去送外卖,等等。

  体制内的和体制外的职务侵占,属于违反法律犯罪活动,不作为主流议题研究。之所以不作为主流议题,是因为这些对收入差距拉大和基尼系数扩大影响有限,耿改智(2003)等调研发现贪腐、职务侵占等对基尼系数影响在0.005以内,可忽略。同时,贪腐和侵占随时面临反腐查处和犯罪坐牢巨大风险,不能作为职业生涯成功评价纬度。

  职场友谊也叫职场内友谊(Kramer,1996),是基于同事和共事产生的,并不是基于价值观、血缘等。其产生的基础决定了其本质是利益共同者,是基于利益互助建立的,也是某一些程度的小圈子,互相帮助和互相支持。

  在体制内这种友谊以职业升迁等利益捆绑为基础,一旦主要人物价值观偏离或理想信念缺失,或加入组织本来就是为升官发财贪污,从来不曾真正树立过理想信念,那么这些小圈子极可能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成利益集团,危害国家。习2022年1月18日在十九届六次会议上精确指出:腐败和反腐败斗争还在激烈进行,腐败分子成伙作势、贪腐手段隐秘变异。具体到真实的生活中,一旦不加入小圈子,可能一生将没有办法获得重要升迁、以被边缘化或被排斥状态,以失败者角色退休养老。这些都是社会管理和国家治理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

  在体制外这种职场内友谊主要以人事权依附为特征,但密切程度远不如体制内。一方面体制外本来就没有体制内的“保险箱”和职业安全保障,是直接面对市场经济的,今天可能月薪十万,明天可能失业,比如2021年恒大房产、教育培训行业剧变、三大互联网巨头和一些视频网站大规模裁员,等等。体制外合作中,职场内友谊相对短暂,是基于基础不稳。

  职业规划前提是把劳动者视为人力资本。根据法国经济学家萨伊观点,人力、资本、土地是经济发展三要素。后来萨伊的观点被发展为供给学派的三元素理论,直接和马克思(1845)的劳动价值论博弈。

  土地和地租的关系,经过多次论战。包括恩格斯起初对价值的理解也是否定马克思的,恩格斯理解价值有两个方面,一种原因是效用,另一方面是生产费用。效用是主观的,和边际学派门格尔、庞巴维克、瓦尔拉斯等观点趋同。恩格斯是在《反杜林论》(1872)之后才转向支持马克思观点的。马克思在劳动力、资本、地租方面的观点很清楚:

  这里马克思指出价值来自劳动创造。劳动主体是谁?劳动者。劳动者进行职业规划,与其年龄相关。年龄是伴随这劳动者的具体物质力量劳动力的供给变化的。从劳动力到劳动的抽象,在当前已经不是争论的问题了,因为知识也是劳动,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这结论是中央定的。

  体制内工作只要不犯错误,基本工作到退休是没问题的。体制内年龄主要是升迁方面限制,比如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果到了一定年龄比如38岁还没做到处级,那么就让贤,工作安排上会有所调整。

  体制外年龄规划与收入规划相关。以国内发达大城市为例,比如计算机行业,做程序员工作,35岁就是一个分水岭。35岁之后,劳动者在劳动市场上的性价比降低,再以同等条件就业将十分艰难,必须降低就业条件(比如接受低工资、接受到更差平台去、等等)。

  体制内外比较分析可以用金融学的利息理论来对比。利息由两部分所组成,无风险利率和风险利率。比如你有50万元人民币,你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存在银行,一年定期,保本,年利率1.5%,一年后取出来,就是50.75万,保本有利息,这利息是无风险利息;另一种是购买理财,预期年利率可能是4%,但存在本金浮动损失风险。上述不考虑通胀。一旦考虑通胀问题就复杂了。比如你有一块钱,存了一年变成一块零两分,但肉包子从一块钱涨价到一块五了,去年一块钱能买一个肉包,今年一块零两分钱买不到了,货币真实购买力降低。

  上述两种选择是正常人的靠谱选择。并还有其他选择,比如投网贷或非法集资,人家承诺年利率12%,往往是骗局,鸡蛋没拿着,老母鸡(本金)也飞了,最终鸡飞蛋打。

  如果一个人选择体制内度过一生,从博弈论出发,最有利的选择,无疑是加入小圈子,闷声发财,悄悄贪腐,然后纪委监委抓不到证据,这是内心没有真正理想信仰的人最优选;所谓唯利是图即使如此,努力是必要的,最终要自己发财。如果有真正理想信仰,体制内最好的选择是清清白白工作,努力奋斗,加入一些小圈子是必要的,也是生存必须,但需以理想信念为红线,君子合而不同,比而不周,不能踩线。不然,终将在被边缘化状态下度过清贫一生。

  如果一个人选择体制外发展,一方面要早点决定,为自己奋斗留出时间,为后半生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要逐渐完备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如果说体制内45岁晋升厅级干部无望,就是老老实实等退休的话,那么体制外可能经过二十年积累后,才是人生下半场刚刚开局。体制外发展的策略重点是合法税后收入,就是产权积累,按同等能力收入是体制内5倍来算,体制外发展到35岁左右,应当已完成体制内到退休的全部收入的两倍积累。比如说,能力相同两个人,一个在体制内,从工作到退休,所有收入包括工资,奖金,社保,等等,是300万的话,那么体制外同等能力发展者在35岁左右应当至少已经达成600万收入或财富积累。体制外收入包括了风险抵御部分。两个能力相同的人,就好比两个相同的50万本金,一个进入体制内,好比在银行做了存款,安全,但利息收入少;一个在体制外发展,好比买了理财或信托或基金,安全感差,但对应风险收益溢价要高几倍。当然,能力不等同的人,则不能按能力等同的人对号入座地比较。

  每种策略选择无所谓对错,关键是适合。不少人终其一生,临死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了解一个人的品德,可以问问父母妻子兄弟姐妹、老师老乡同学战友同事等不同人的看法,基本八九不离十。观察一个人的能力,看看他有没有从经济相对落后地方向经济相对发达地方的迁移能力。这个迁移能力,是户籍等实际利益捆绑的迁移能力,仅仅去打工,不是迁移。

  资源配置规则针对的人和物的关系。体制内是等级规则,等级配置资源,级别越高权力越大。体制外是产权配置资源,谁的财产产权多,谁有钱谁更能支配资源,钱越多所能配置的资源就越多。这个原则是2002年十六大会议上确定的。在这个基础上,社会不一样的行业和不同阶层收入差距因为按要素贡献分配和财产性收入介入而发生明显的变化,社会财富初次分配差距有一定拉大,基尼系数突破0.4的警戒线,国家通过财政拨付等二次分配做调整控制,其政策这里点重点还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卫兴华,2013)。

  人际关系针对的人和人的关系。随着发展,基本在大学毕业15年之后,随着工作经验积累和收入结构形成,以感情为基础的老乡、同学、战友等关系将越来越淡(退休前后将再次变密切),而以利益为基础的同事、上下级、小圈子等关系将越来越紧密(退休前后将逐渐随着利益关系松散而疏远解体)。

  人和物的关系,是生产力发展范畴,主要解决资源配置规则。西方经济学回避了资本主义制度不谈,回避资本主义制度下人和人的生产关系不谈,重点谈人和生产力发展的关系,谈人和物的关系,宏观经济学讲资源利用,微观经济学讲资源配置,都是资源方面学说。无论是萨伊,李嘉图,还是萨廖尔森,希克斯,瓦尔拉斯,莫不如此。

  人和人的关系,是生产关系范畴,主要解决社会关系,这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学关注的。人和人的关系随年纪变化不断有规律的变化,但主流还是围绕着年少讲感情、工作讲利益、退休讲联谊三部曲展开。退休后联谊,基本是同学战友等。

  职业生涯是否成功,关键是社会评价标准。社会评价标准简单归一:体制内看你升迁到什么级别,这是等级配置资源在观念上的反映;体制外看你财富产权规模,这是产权配置资源在观念上的反映。其共同点,是看你能配置多少社会资源,体制内外配置手段不同罢了。能配置多少社会资源,还一定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才是完满正确的结局。如果方向不正确,社会通过媒体讨伐、有关部门调查等各种方式,会调整你的资源配置权,达到德能配位。

  从年龄纬度看,体制内也好,体制外也好,过了45岁,无论能配置多少资源,都要开始养生,保温杯里泡枸杞。从生命短暂的不到百年历程来俯视,人生太快,一晃几十年就过去了,特别疫情这几年,好像飞过去一样。从这个意义上讲,职业规划不过是年龄附属品。年龄才是主角。到什么年龄该干什么事,才是一条无需论证的主线,牵引人们前行。但这里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必须实事求是。违反规律,违反实事求是,必然招致灾祸。比如说,性格言过其实,爱慕虚荣,做事好大喜功,忽视实力不足强行去做,终将悔恨莫及。

  从职业友谊视角看,若以真诚相处,最终老同事之间友谊,也能比肩发小和战友同学之情。怎么样发展把握,取决内心的定位。以真诚之心待人,人家一般会对等回应。当然也有被排挤、被边缘化的。正如开头说的,因为被排挤和被边缘化是常态,所以友谊才弥足珍贵。(完)

  每个人的灵魂考卷:配偶入狱,你坚守还是离婚?——电影版《三大队》观后思

  学术前沿:英国2023《电子贸易单证法》对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启示——泛票据

  张京宏(1977— ),男,汉族,籍贯陕西渭南,定居上海。中学就读于杨虎城将军创办的尧山中学,本科就读于中国矿业大学(1997-2001,法学),研究生阶段分别就读于台湾世新大学(2009-2012,传播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

职场友谊、职业规划、年龄与体制内外职业生涯成功评价标准

时间: 2024-01-01 22:54:52 |   作者: 建筑桥梁照明

  “圈子”文化决定了职场排斥是常态。由此,职场友谊因其稀缺而弥足珍贵。研究证明,职场友谊有利于合作效率提高(罗兰青,,吉林大学博士论文)。实践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反腐案例有力证明:体制内工作中低层(副厅以下级别)公务员缺乏家庭背景的,在体制内任何系统要想提拔为副厅级以及更高级别职务,就必须“跟人”,必须进入“小圈子”,如此才有机会实现升迁跨越当然,这也是职业决策博弈,跟对了自然好,跟错了一锅端。国企系统,石油系统,教育系统,警察系统,政法系统,莫不如是。央视近期专题片《零容忍》中对此有直接描述。体制外市场经济为主的非国企组织,包括外企,中外合作企业,非公有制企业,职场友谊则以工作才干和成绩为基础,毕竟这些统称“体制外”,收入高,风险也大,不如体制内稳定保障。那么,体制内外职业生涯如何评价成功?评价标准是什么?这是很重要的。

  Hunt(1986)认为职业生涯成功评价标准总体上(不区分体制内外)由自评和他评两个部分所组成。从统计数据视野看,75%是他评为主。也就是说,职业生涯成功与否,你自己自评说了不算,决定性力量是社会评价系统。我们举例说明,比如你在体制内是一名职业技术学院的任课教师,如果多年来该职业技术学院以39岁能否评上教授职称为公认标准,你42岁还是普通讲师,那么在社会评价角度看,你就不是成功者(也许你自己感觉还不错)。

  体制内职业发展全国范围以35周岁是否晋升处级、45周岁是否晋升厅级为一般职业生涯成功评价标准。体制外主要以合法税后收入为评价标准。同等才能的人,体制内外其获取合法收入的差距基本在5-10倍。比如说,甲乙两人分别在体制内外,甲在体制内,每月税后到手薪资收入为人民币1万元,那么同等能力在体制外的乙其稳定收入每月税后到手应当为5-10万。体制外工资溢价是对体制外安全感不足的补偿。比如2020年-2022年持续的新冠疫情情况下,体制内基本工资国家财政保证发放,体制外已经逾500万家企业倒闭负债,树倒猢狲散,老板和高管们在疫情下并无体制内财政保障,疫情的几年法拍房激增,许多高管收入链中断,资金链断裂,天堂跌入地狱;有的老板倒闭后去开滴滴或去送外卖,等等。

  体制内的和体制外的职务侵占,属于违反法律犯罪活动,不作为主流议题研究。之所以不作为主流议题,是因为这些对收入差距拉大和基尼系数扩大影响有限,耿改智(2003)等调研发现贪腐、职务侵占等对基尼系数影响在0.005以内,可忽略。同时,贪腐和侵占随时面临反腐查处和犯罪坐牢巨大风险,不能作为职业生涯成功评价纬度。

  职场友谊也叫职场内友谊(Kramer,1996),是基于同事和共事产生的,并不是基于价值观、血缘等。其产生的基础决定了其本质是利益共同者,是基于利益互助建立的,也是某一些程度的小圈子,互相帮助和互相支持。

  在体制内这种友谊以职业升迁等利益捆绑为基础,一旦主要人物价值观偏离或理想信念缺失,或加入组织本来就是为升官发财贪污,从来不曾真正树立过理想信念,那么这些小圈子极可能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成利益集团,危害国家。习2022年1月18日在十九届六次会议上精确指出:腐败和反腐败斗争还在激烈进行,腐败分子成伙作势、贪腐手段隐秘变异。具体到真实的生活中,一旦不加入小圈子,可能一生将没有办法获得重要升迁、以被边缘化或被排斥状态,以失败者角色退休养老。这些都是社会管理和国家治理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

  在体制外这种职场内友谊主要以人事权依附为特征,但密切程度远不如体制内。一方面体制外本来就没有体制内的“保险箱”和职业安全保障,是直接面对市场经济的,今天可能月薪十万,明天可能失业,比如2021年恒大房产、教育培训行业剧变、三大互联网巨头和一些视频网站大规模裁员,等等。体制外合作中,职场内友谊相对短暂,是基于基础不稳。

  职业规划前提是把劳动者视为人力资本。根据法国经济学家萨伊观点,人力、资本、土地是经济发展三要素。后来萨伊的观点被发展为供给学派的三元素理论,直接和马克思(1845)的劳动价值论博弈。

  土地和地租的关系,经过多次论战。包括恩格斯起初对价值的理解也是否定马克思的,恩格斯理解价值有两个方面,一种原因是效用,另一方面是生产费用。效用是主观的,和边际学派门格尔、庞巴维克、瓦尔拉斯等观点趋同。恩格斯是在《反杜林论》(1872)之后才转向支持马克思观点的。马克思在劳动力、资本、地租方面的观点很清楚:

  这里马克思指出价值来自劳动创造。劳动主体是谁?劳动者。劳动者进行职业规划,与其年龄相关。年龄是伴随这劳动者的具体物质力量劳动力的供给变化的。从劳动力到劳动的抽象,在当前已经不是争论的问题了,因为知识也是劳动,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这结论是中央定的。

  体制内工作只要不犯错误,基本工作到退休是没问题的。体制内年龄主要是升迁方面限制,比如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果到了一定年龄比如38岁还没做到处级,那么就让贤,工作安排上会有所调整。

  体制外年龄规划与收入规划相关。以国内发达大城市为例,比如计算机行业,做程序员工作,35岁就是一个分水岭。35岁之后,劳动者在劳动市场上的性价比降低,再以同等条件就业将十分艰难,必须降低就业条件(比如接受低工资、接受到更差平台去、等等)。

  体制内外比较分析可以用金融学的利息理论来对比。利息由两部分所组成,无风险利率和风险利率。比如你有50万元人民币,你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存在银行,一年定期,保本,年利率1.5%,一年后取出来,就是50.75万,保本有利息,这利息是无风险利息;另一种是购买理财,预期年利率可能是4%,但存在本金浮动损失风险。上述不考虑通胀。一旦考虑通胀问题就复杂了。比如你有一块钱,存了一年变成一块零两分,但肉包子从一块钱涨价到一块五了,去年一块钱能买一个肉包,今年一块零两分钱买不到了,货币真实购买力降低。

  上述两种选择是正常人的靠谱选择。并还有其他选择,比如投网贷或非法集资,人家承诺年利率12%,往往是骗局,鸡蛋没拿着,老母鸡(本金)也飞了,最终鸡飞蛋打。

  如果一个人选择体制内度过一生,从博弈论出发,最有利的选择,无疑是加入小圈子,闷声发财,悄悄贪腐,然后纪委监委抓不到证据,这是内心没有真正理想信仰的人最优选;所谓唯利是图即使如此,努力是必要的,最终要自己发财。如果有真正理想信仰,体制内最好的选择是清清白白工作,努力奋斗,加入一些小圈子是必要的,也是生存必须,但需以理想信念为红线,君子合而不同,比而不周,不能踩线。不然,终将在被边缘化状态下度过清贫一生。

  如果一个人选择体制外发展,一方面要早点决定,为自己奋斗留出时间,为后半生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要逐渐完备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如果说体制内45岁晋升厅级干部无望,就是老老实实等退休的话,那么体制外可能经过二十年积累后,才是人生下半场刚刚开局。体制外发展的策略重点是合法税后收入,就是产权积累,按同等能力收入是体制内5倍来算,体制外发展到35岁左右,应当已完成体制内到退休的全部收入的两倍积累。比如说,能力相同两个人,一个在体制内,从工作到退休,所有收入包括工资,奖金,社保,等等,是300万的话,那么体制外同等能力发展者在35岁左右应当至少已经达成600万收入或财富积累。体制外收入包括了风险抵御部分。两个能力相同的人,就好比两个相同的50万本金,一个进入体制内,好比在银行做了存款,安全,但利息收入少;一个在体制外发展,好比买了理财或信托或基金,安全感差,但对应风险收益溢价要高几倍。当然,能力不等同的人,则不能按能力等同的人对号入座地比较。

  每种策略选择无所谓对错,关键是适合。不少人终其一生,临死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了解一个人的品德,可以问问父母妻子兄弟姐妹、老师老乡同学战友同事等不同人的看法,基本八九不离十。观察一个人的能力,看看他有没有从经济相对落后地方向经济相对发达地方的迁移能力。这个迁移能力,是户籍等实际利益捆绑的迁移能力,仅仅去打工,不是迁移。

  资源配置规则针对的人和物的关系。体制内是等级规则,等级配置资源,级别越高权力越大。体制外是产权配置资源,谁的财产产权多,谁有钱谁更能支配资源,钱越多所能配置的资源就越多。这个原则是2002年十六大会议上确定的。在这个基础上,社会不一样的行业和不同阶层收入差距因为按要素贡献分配和财产性收入介入而发生明显的变化,社会财富初次分配差距有一定拉大,基尼系数突破0.4的警戒线,国家通过财政拨付等二次分配做调整控制,其政策这里点重点还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卫兴华,2013)。

  人际关系针对的人和人的关系。随着发展,基本在大学毕业15年之后,随着工作经验积累和收入结构形成,以感情为基础的老乡、同学、战友等关系将越来越淡(退休前后将再次变密切),而以利益为基础的同事、上下级、小圈子等关系将越来越紧密(退休前后将逐渐随着利益关系松散而疏远解体)。

  人和物的关系,是生产力发展范畴,主要解决资源配置规则。西方经济学回避了资本主义制度不谈,回避资本主义制度下人和人的生产关系不谈,重点谈人和生产力发展的关系,谈人和物的关系,宏观经济学讲资源利用,微观经济学讲资源配置,都是资源方面学说。无论是萨伊,李嘉图,还是萨廖尔森,希克斯,瓦尔拉斯,莫不如此。

  人和人的关系,是生产关系范畴,主要解决社会关系,这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学关注的。人和人的关系随年纪变化不断有规律的变化,但主流还是围绕着年少讲感情、工作讲利益、退休讲联谊三部曲展开。退休后联谊,基本是同学战友等。

  职业生涯是否成功,关键是社会评价标准。社会评价标准简单归一:体制内看你升迁到什么级别,这是等级配置资源在观念上的反映;体制外看你财富产权规模,这是产权配置资源在观念上的反映。其共同点,是看你能配置多少社会资源,体制内外配置手段不同罢了。能配置多少社会资源,还一定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才是完满正确的结局。如果方向不正确,社会通过媒体讨伐、有关部门调查等各种方式,会调整你的资源配置权,达到德能配位。

  从年龄纬度看,体制内也好,体制外也好,过了45岁,无论能配置多少资源,都要开始养生,保温杯里泡枸杞。从生命短暂的不到百年历程来俯视,人生太快,一晃几十年就过去了,特别疫情这几年,好像飞过去一样。从这个意义上讲,职业规划不过是年龄附属品。年龄才是主角。到什么年龄该干什么事,才是一条无需论证的主线,牵引人们前行。但这里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必须实事求是。违反规律,违反实事求是,必然招致灾祸。比如说,性格言过其实,爱慕虚荣,做事好大喜功,忽视实力不足强行去做,终将悔恨莫及。

  从职业友谊视角看,若以真诚相处,最终老同事之间友谊,也能比肩发小和战友同学之情。怎么样发展把握,取决内心的定位。以真诚之心待人,人家一般会对等回应。当然也有被排挤、被边缘化的。正如开头说的,因为被排挤和被边缘化是常态,所以友谊才弥足珍贵。(完)

  每个人的灵魂考卷:配偶入狱,你坚守还是离婚?——电影版《三大队》观后思

  学术前沿:英国2023《电子贸易单证法》对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启示——泛票据

  张京宏(1977— ),男,汉族,籍贯陕西渭南,定居上海。中学就读于杨虎城将军创办的尧山中学,本科就读于中国矿业大学(1997-2001,法学),研究生阶段分别就读于台湾世新大学(2009-2012,传播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