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新两基语境下县级中职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时间: 2024-04-21 02:17:08 |   作者: 建筑桥梁照明

产品特点

  2015年12月,贵州省教育发展十大重点科研课题公开对外招标,由遵义市播州区职校牵头,我们金沙职校和凤冈职校参与,成功中标,承担了十大课题之一的《贵州省县级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研究》(以下简称总课题)科研任务。课题分四个子课题,金沙职校承担《贵州新两基语境下中职教育问题研究》子课题(以下简称子课题)研究,由金沙县职业教育中心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刘先录担纲。自2015年12月总课题开题以来,子课题组按照课题研究计划全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背景一:教育“9+3”计划收官之后,巩固三年免费中职教育成果的任务仍然十分重要而艰巨。2013年1月,省政府全方面实施教育“9+3”计划,连续实施三年,2015年结束。“9”指巩固提高9年义务教育水平,“3”指实行3年免费中职教育。中职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短板,亟待补齐。省政府《关于实施教育“9+3”计划的意见》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85%以上,职普比实现“大体相当”。通过三年的努力,全省中职教育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条件根本改善,师资水平明显提升,中职教育初步实现了跨越发展。但是,在稳定办学规模、促进内涵发展、提升办学质量方面,中职教育还面临着艰巨的任务。

  背景二:实现“新两基”目标,巩固“新两基”成果,需要中职教育做大做强。“新两基”指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普及十五年教育的两个瓶颈是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和普及三年高中阶段教育(三年普通高中教育、三年中职教育),指标与教育“9+3”计划一致,要求2017年全面实现“新两基”目标。在这一背景下,中职教育需要继续破解招生控流等方面的难题,不断的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一是子课题与总课题的关系。总课题名为《贵州省县级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研究》,目的是通过课题研究,为县级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找到切实可行的现实路径。子课题紧紧围绕总课题的研究目标和任务,从全省“新两基”语境下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寻找处理问题的方法和路径。总课题与子课题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子课题做好了,可为总课题提供一个方面的有力支撑。

  二是子课题的具体内涵。课题的核心要素是“中职教育问题研究”,旨在发现、搜集、梳理中职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典型问题,对这样一些问题做多元化的分析研究,提出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对策和建议。课题的修饰语是“贵州新两基语境下”,限制了问题研究的范围,旨在及时有效地发现实施“新两基”过程中中职教育存在的很多问题、各地实时处理问题的做法和经验,提出深度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该子课题在全县教育“9+3”计划即将圆满收官、全省着手部署普及十五年教育的背景下提出,着眼于普及高中阶段职普比“大体相当”,着眼于中职教育持续协调发展,以发现和解决中职教育存在的主体问题为研究对象,选题有着非常强的时代性。关注县级中职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涉及县级中职学校招生控流、专业动态调整与优化、师资水平提升、校本研训、办学实力和水平提升等每个方面,选题有着非常强的针对性。通过研究,对正在实施的巩固教育“9+3”计划成果、实现“新两基”目标、提高人才教育培训质量、促进内涵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是问题导向理论。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切发展进步无不是在破解时代问题中实现的,察觉缺陷、研究问题、处理问题,始终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动力。贵州中职教育经过实施教育“9+3”计划和中职“百校大战”,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内涵发展等诸多方面还有待提升,办学特色尚未明显形成。县级中职教育发展很不平衡,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本课题立足于新两基背景下的中职教育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发现有价值的、典型的、共性的问题,加以分析研究,提出对策和建议。这是本课题的主要理论依据。

  二是国家、省、市关于发展职业教育和“普十五”的重要文件,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教育“9+3”计划的意见》、《省人民政府关于普及十五年教育的实施建议》等。这些文件都是纲领性的、跨时代的,只有吃透文件,把握方向,才会少走弯路。

  三是专家学者的专著及与之相类似的文章,如邹联克专著《赶转改背景下的攻坚之路——贵州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思与行》。这些专著和文章立足点高,视觉独到,见解深刻,对做好课题研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是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和重要文件,做好理论和知识储备,树立问题意识,通过现象看本质,从现象中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

  二是在研究过程中将梳理出来的问题及初步建议提交学校领导,供决策参考,并根据领导的意见对问题做多元化的分析研究,写成实时论文送教育类报刊发表,或在一些范围内交流,供其他学校借鉴。

  三是形成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报告,内部印刷一本论文集。研究报告力求深入浅出,有实际内容,具有较强的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内部论文集收录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公开发表和未发表的论文,总篇目在20篇左右。

  四是在研究过程中按要求保质保量完成总课题组安排的各项任务,准时上报各种资料。

  根据问题导向原则,在初步确定课题研究内容时,我们确定重点开展强化招生控流、稳定办学规模,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优化专业设置、提升服务能力,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就业创业等四个方面若干问题的研究。随着教育“9+3”计划的完满收官,全省中职教育转向以内涵建设引领持续协调发展,实施内涵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我们增加了促进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实力,重视精准扶贫、个个人生出彩两项研究内容。2017年7月,金沙县入围第四批国家级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2018年将迎接评估验收,我们又增加了抓好职业培训、助力全面小康一项研究内容。这一些内容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都是围绕做大做稳办学规模、内涵发展提升质量、深化合作促进就业而确定的,都是县级中职教育存在的共性问题,是县级中职学校普遍关心的线.研究方法

  要找准贵州新两基语境下中职教育存在的典型问题,并准确了解产生这样一些问题的原因,需要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形式掌握真实情况,通过统计、分析、研究,提出处理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实证分析法是恰当的研究方法之一。

  各级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发展职业教育的文件,专家学者对县级中职教育发展进行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为解决县级中职教育存在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理论与实践支撑,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学习、梳理、分析,精准把握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政策和措施,对于做好本课题研究有很大的作用。文献分析法是恰当的研究方法之二。

  解决问题是本课题研究的最大的目的和任务,一定要通过总结提炼,形成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经验总结法是恰当的研究方法之三。

  本子课题研究自2015年12月课题在遵义市播州区职校开题起,即进入实质性的研究,至现在历时近两年。整个研究过程可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总课题开题后,本子课题组按照总课题组要求,立足金沙职校,主要开展了招生控流、师资建设、专业优化、教学改革、校企合作等方面的研究。在这个时间段内,有两件标志性的大事,一是2016年4月省教育厅召开实施教育“9+3”计划总结表彰大会,二是2016年7月省教育厅出台《关于坚持以内涵建设引领中职教育持续协调发展的意见》,实施中职教育内涵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这这两件大事标志着教育“9+3”计划完满收官后,全省中职教育从规模扩张转向了内涵发展,本子课题加大对上述研究内容的研究力度,并开始关注内涵发展方面的问题。

  全省中职教育内涵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后,10个大类项目450个具体项目三年内陆续落地,为全省中职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本子题除深入实施第一阶段的研究任务外,立足本校,兼顾县外,新增了促内涵提质量、职业教育如何服务精准扶贫两项研究内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17年6月,根据总课题组要求,本子课题着手整理各类资料,收集整理论文20篇,已装订成册。同时,新增抓好职业培训、助力全面小康为研究内容。8月下旬,着手撰写子课结题报告,所有资料已于10月中旬送交总课题组。

  本课题研究成果大多数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实时研究、实时应用。在研究过程中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实时提出思路和办法,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如针对控制流失采取的捆绑制、责任追究制,针对提高专业教师指导实践能力的技能过关考试等。这些研究虽然零散、不完整、不系统,但实在、管用、针对性强,为提供系统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及时总结提炼,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层面,写成论文送教育杂志发表或参与经验交流,在一些范围内得到推广。如刘华发表在《贵州教育》2017年第6期的《抓好教育教学,促进中职教育内涵发展》,刘华、刘先录发表在《当代教育》2017年第3期的《重改革、强管理、提质量》,刘先录、文渊发表在《贵州教育》2015年第22期的《做大做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论文,这些论文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针对新两基背景下县级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办法和措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三是向总课题组提交了一份课题研究报告和20篇论文,研究报告重点介绍了研究成果,20篇论文围绕研究目标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对本子题提供了有力支撑。

  无论按照教育“9+3”计划三年免费中职教育的要求,还是“新两基”中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对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职普比都要“大体相当”,即达到4:6甚至5:5,全省现阶段中职常年在校生达到85万人。这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刚性指标。但就全省而言,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学校完不成招生任务,有的学校流失率居高不下,大大超出了省10%的指标。

  如何强化招生控流,这样的一个问题引起了课题组的高度关注。刘先录、文渊在《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助推地方经济发展》(《贵州教育》2015年第22期)一文中,介绍了金沙职校招生控流两大难题的基本做法:招生方面,实行“七长负责制”、“三移”新机制,率先实现“三免”,强化统筹调度,加大宣传力度,严格考核制度,每年均超额完成招生任务;控流方面,强化“控流是确保生源稳定、规模稳定的关键,与招生同等重要”的共识,要求全体教职工提高控流工作的认识,服务学生,关爱学生。建立全员控流机制,制定奖惩办法,捆绑负责,责任到人。每学期将开学第一周确定为“控辍保学活动周”,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多方劝返学生。

  针对问题一的基本结论:县级中级教育要做大做稳办学规模,强化招生控流是首要前提。

  课题组高度专注专业动态调整。当前,全省中职教育专业设置存在个数过多、同质化现象严重等诸多问题。中职教育要增强吸引力,培养合格技能型人才,适应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必须建立科学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设置。刘华、刘先录在《重改革、强管理、提质量》(《当代教育》2017年第3期)一文中介绍了金沙职校的做法,即采取改造提升老牌专业、争取国控专业独立办学资格、积极开发和新增新专业的办法,专业从2013年的21个调整为8个主干专业。这些专业与产业契合度高,适应当前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深受学生及家长欢迎。敖怀卫的《产教融合背景下县级职校专业设置及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一文,从一直在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公司制作和教学的链接、强化特色专业发挥品牌效应等方面对县级职校专业设置提出了建议。文渊的《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可行性分析与实践》一文,强调科学设置专业是提高中职学校软实力的主要的因素之一,要根据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设置和调整专业。

  课题组高度关注专业建设。加强专业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课题组从金沙职校建设电子技术应用、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两个省级示范专业和申报学前教育省级示范专业入手,多方面开展专业建设研究。夏千胜的《县级中职学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构建与精品课程研究》一文,提出了以特色优势学科为着力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名课工程,加强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的改革,编制系列教材和立体化教学资源,构建合理可行的精品课程建设评估机制等五个方面的措施。姜赟的《县级中职学校教学质量提升路径研究》一文,提出了中职学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突出课程结构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结合市场需求更新教学内容,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开展专业课教学,重视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与思维能力,全方面提高教学的实用性。

  针对问题二的基本结论:县级中职教育要适应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必须优化专业设置,强化专业建设。

  近几年来,在实施教育“9+3”计划和推进中职“百校大战”过程中,很多中职学校都补充了大量师资特别是专业紧缺师资,壮大了队伍。但要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还需要多措并举提升师资队伍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文渊的《强化校本研训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一文中介绍了金沙职校在实施教育“9+3”计划、推进中职“百校大战”和中职教育内涵发展行动计划的过程中,始终把强化校本研训作为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集中与自主学习、外派与请进培训、教学改革、专业过关、技能大赛、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训练,全校教师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办学软实力明显地增强。李宏刚的《提升县级职校教师教学能力之课堂大练兵实践浅析》一文,针对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出开展课堂大练兵活动,要求每个教师按新课改理念“学为主体,教为主导”进行教学,推行以“学案导学”为载体的教学模式,逐步的提升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针对问题三的基本结论:县级中职教育要提高师资水平,必须多措共举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中职教育内涵发展内容丰富,标准高,要求严,要提升内涵建设水平,必须找准切入点和立足点。由于认识角度不同,所选取的切入点和立足点可能不同,可以是教育教学,可以是专业设置与优化,也可以是有效的校企合作、产教整合。刘华的《抓好教育教学,促进中职教育内涵发展》(《贵州教育》2017年第6期)一文指出,要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适应“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要把工作重点转到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上来。文章认为,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切入点和立足点就是抓教育教学,教育教学抓不实、抓不好,教育质量上不去,内涵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文章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办法和措施:一是提高认识,把抓好教育教学摆在中职教育内涵发展的突出位置。二是强力推进,找准教学改革突破口,提高教学质量。金沙职校从2013年秋季学期起,借鉴和优化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强力推进以“学案导学”为载体的有效课堂建设,并在“学案导学”有效课堂建设和“项目教学法”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寻找新的教学改革突破口,全方面提升教学质量。三是创新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发展,培养合格技能型人才。按照“职园同域、校企共生、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校企合作思路,积极探索“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四是强化措施,打造优秀教学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五是坚持德育为先、践行人格教育,构建有特色的教育体系。金沙职校坚持把“崇德尚技、学以致用”校训贯穿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把意志品质作为第一素质培养,努力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合格公民,取得显著成效。

  针对问题四的基本结论:县级中职教育要提高内涵发展水平,必须找准切入点和立足点。

  县级中职学校由于受到现有实训设备设施不能够满足实际要、专业教师数量质量与实践教育需要不完全适应、校企合作领域不宽深度不够、就业网络不健全就业渠道欠通畅、内涵发展与规模扩大有差距等因素的影响,在推进校企合作、加强就业指导、有效促进就业方面受到很大的制约和影响。刘先录的《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就业指导有效促进就业》一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深化校企持久、高效合作,培育学生技能,提高职业竞争能力;加强就业指导,培养意志品质;构建就业网络,有效促进就业;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为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就业指导、有效促进教育提供有力保障。文章强调,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就业指导,有效促进就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实质上是校企合作背景下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相辅相成,不和分割,必须贯穿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龙泽强的《中职学生校外实习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思路》一文指出,一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性教学经费投入。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学校要加大投入建设适度规模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建立良好的产教结合运行机制,用生产带动实训,定位职业岗位,实行“模块教学”,实施学生技能考核合格制,使教育教学更贴近市场。二是格外的重视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要拓宽实习岗位渠道,有计划地加强与学校专业相关的,有一定规模、生产技术较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社会声誉好的企业的联系,将其作为重点合作对象。

  针对问题五的基本结论:县级中职教育要促进就业创业,必须推进校企真合作、深合作、久合作。

  副总理在2016年12月召开的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上指出,要“支持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2016年5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调研毕节职业教育,专家们指出“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要并驾齐驱”。这一个话题引起了子课题组的广泛关注。刘先录的《对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几点思考》一文,结合第四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的建设,提出了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两手抓、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两手抓的思路。文章认为,中职学校要办好直接服务“三农”、适应区域内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相关专业,职业培训要抓好面向本地经济开发区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面向农业转型升级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两项工程。

  针对问题六的基本结论:县级中职教育要提升服务能力,一定要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

  教育是最根本、最长远的精准扶贫,职业教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精准扶贫。职业教育的招生对象,现阶段主要面向农村地区、贫穷的地方和民族地区,主要面向家庭收入普遍较低、教育支出相对较弱的家庭,因此站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高度来看,发展职业教育不单单是一个教育问题,而且是一个应引起格外的重视和广泛关注的民生问题。课题组成员把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向学校提出开设精准脱贫班,实施精准招生、精准资助、精准培养、精准就业等方面的建议,热情参加申报省级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基地的资料准备工作。在此基础上,结合2016年经评审获准立项的省级精准扶贫基地建设,开展职业教育服务贵州大

  课题一般课题,预计11月中旬开题。针对问题七的基本结论:县级中职教育要担当脱贫攻坚的历史使命。

  打造特色德育,是促进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敏锐的战略眼光认识新时期中职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课题组成员在论文中介绍了金沙职校的做法。金沙职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积极探索和构建有效的德育模式,把“崇德尚技,学以致用”校训贯穿德育工作的始终,把意志品质作为第一素质培养,打造特色德育,努力培养爱国、敬业、友善的合格公民。一是构建德育管理“三支队伍”。学校着力构建班主任队伍、科任教师队伍、安全保卫与服务队伍,形成人人参与德育、人人从事德育的良好氛围。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校长牵头,政教、安保、宿管、工会、团委、各学部为成员单位,每周召开一次德育工作联席会,总结上周工作,解决有关问题,安排下周工作。三是实施联动管理。学校将政教、安保、宿管部门负责人交叉任职,联动管理,实施无缝隙对接。四是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学校定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拓展训练活动,提升个人心理素质,增强责任意识和打造团队精

  神。五是开办德育提高班和创建德育演讲团队。通过“一对一”的辅导,帮助学生改掉不良习惯。李朝祥的《县级中职学校德育网格建设研究》一文,提出了建立以显性的德育课程教学为经,以隐性的德育教育为纬,构建整体德育网络体系,以此来实现对学生全方位的德育教育的观点。

  针对问题八的基本结论:县级中职教育要提高学生素质,必须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

  通过以上8个问题的讨论,我们大家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总的结论:贵州中职教育整体上进入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阶段,但要适应巩固教育“9+3”计划成果和“新两基”成果的需要,还存在一系列难题需要破解。

  党的十九大报告说明:“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位置”,“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

  根据贵州现阶段中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为适应时代需要,即适应教育强国需要,适应“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需要,适应贵州大数据、大扶贫、大生态战略和大健康、大旅游产业布局需要,贵州中职教育要紧紧围绕“一个转移”,着力破解“四大难题”,全面实现“两个提升”。

  “一个转移”即全省中职教育从规模发展向质量提升战略转移。近几年来,通过实施教育“9+3”计划、中职“百校大战”和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中职教育规模迅速扩大,职普比基本实现“大体相当”,但规模做大的同时还要“做稳”,数量做稳了还要提质,质量上不去,吸引力就会减弱。换句话说,做大做稳是做强的前提和基础,做强才能保障持续做大做稳。因此,确保规模稳定并且逐步向质量提升转移,是战略问题,全局问题,一定要坚持内涵建设引领持续协调发展,增强中职教育核心竞争力。

  要加大统筹力度,普职协调发展,完善机制体制,进一步着力破解招生控流难题。合理下达普职招生任务,有效开展宣传,规范招生秩序,确保高中阶段毛入率达标。过去行之有效的控流措施要坚持并加强完善,逐步形成招生——控流提质——出口通畅的良性循环。

  要着力破解专业建设难题。一是专业设置,要逐步解决专业个数偏多、同质化严重问题,每校有一两个、两三个品牌专业、示范专业,不贪多求全。二是专业建设,要逐步的提升建设水平。专业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中职教育质量的高低,如果专业建设水平滞后,学生就学不到有用的东西,辍学率就会反弹,就会上升。各学校获准立项的省、市级示范专业,要按标准倾力打造,其他专业也要按照相应的标准办实办好。

  要着力补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短板。现阶段全省中职教育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层次还低,质量不高,而且发展很不平衡。政府要加大统筹力度,有力推动政、校、企的深度合作,帮助学校拓展办学思路,开辟产学一体通道、实习实训通道、就业平台通道。学校要主动作为,积极争取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争取企业的真诚合作、深度合作和长期合作。企业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主动与学校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要坚持学历教育和培训并举,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而全省县级职业学校培训体系多数不健全、不完善。培训体系不完善、培训开展不好的职业教育是不全面的,必须要有一个顶层设计,必须瞄准“三农”、瞄准小康务实开展工作。

  实现了“一个转移”,破解了“四大难题”,就会促进中职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促进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调研不够全面,不够科学,问题探究欠深入,分析欠透彻,对策针对性有待增强。研究成果单一,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继续以问题为导向,关注中职教育在坚持内涵建设引领持续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刘华名校长工作室”和省教科院批准的2017年一般课题“职业教育服务贵州大扶贫战略研究”的开展,认真总结本课题研究的得失,开展更深层次的后续研究。

  2.教育部等六部委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3.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的《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2016-2020年)》

  5.《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的实施建议》【黔府发(2015)5号】

  6.《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内涵建设引领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协调发展的意见》(黔教职成发〔2016〕193号)及附件《贵州省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年)》

  7.邹联克专著《赶转改背景下的攻坚之路——贵州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思与行》(人民出版社2016年3月第一版)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贵州新两基语境下县级中职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时间: 2024-04-21 02:17:08 |   作者: 建筑桥梁照明

  2015年12月,贵州省教育发展十大重点科研课题公开对外招标,由遵义市播州区职校牵头,我们金沙职校和凤冈职校参与,成功中标,承担了十大课题之一的《贵州省县级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研究》(以下简称总课题)科研任务。课题分四个子课题,金沙职校承担《贵州新两基语境下中职教育问题研究》子课题(以下简称子课题)研究,由金沙县职业教育中心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刘先录担纲。自2015年12月总课题开题以来,子课题组按照课题研究计划全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背景一:教育“9+3”计划收官之后,巩固三年免费中职教育成果的任务仍然十分重要而艰巨。2013年1月,省政府全方面实施教育“9+3”计划,连续实施三年,2015年结束。“9”指巩固提高9年义务教育水平,“3”指实行3年免费中职教育。中职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短板,亟待补齐。省政府《关于实施教育“9+3”计划的意见》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85%以上,职普比实现“大体相当”。通过三年的努力,全省中职教育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条件根本改善,师资水平明显提升,中职教育初步实现了跨越发展。但是,在稳定办学规模、促进内涵发展、提升办学质量方面,中职教育还面临着艰巨的任务。

  背景二:实现“新两基”目标,巩固“新两基”成果,需要中职教育做大做强。“新两基”指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普及十五年教育的两个瓶颈是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和普及三年高中阶段教育(三年普通高中教育、三年中职教育),指标与教育“9+3”计划一致,要求2017年全面实现“新两基”目标。在这一背景下,中职教育需要继续破解招生控流等方面的难题,不断的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一是子课题与总课题的关系。总课题名为《贵州省县级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研究》,目的是通过课题研究,为县级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找到切实可行的现实路径。子课题紧紧围绕总课题的研究目标和任务,从全省“新两基”语境下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寻找处理问题的方法和路径。总课题与子课题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子课题做好了,可为总课题提供一个方面的有力支撑。

  二是子课题的具体内涵。课题的核心要素是“中职教育问题研究”,旨在发现、搜集、梳理中职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典型问题,对这样一些问题做多元化的分析研究,提出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对策和建议。课题的修饰语是“贵州新两基语境下”,限制了问题研究的范围,旨在及时有效地发现实施“新两基”过程中中职教育存在的很多问题、各地实时处理问题的做法和经验,提出深度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该子课题在全县教育“9+3”计划即将圆满收官、全省着手部署普及十五年教育的背景下提出,着眼于普及高中阶段职普比“大体相当”,着眼于中职教育持续协调发展,以发现和解决中职教育存在的主体问题为研究对象,选题有着非常强的时代性。关注县级中职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涉及县级中职学校招生控流、专业动态调整与优化、师资水平提升、校本研训、办学实力和水平提升等每个方面,选题有着非常强的针对性。通过研究,对正在实施的巩固教育“9+3”计划成果、实现“新两基”目标、提高人才教育培训质量、促进内涵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是问题导向理论。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切发展进步无不是在破解时代问题中实现的,察觉缺陷、研究问题、处理问题,始终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动力。贵州中职教育经过实施教育“9+3”计划和中职“百校大战”,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内涵发展等诸多方面还有待提升,办学特色尚未明显形成。县级中职教育发展很不平衡,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本课题立足于新两基背景下的中职教育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发现有价值的、典型的、共性的问题,加以分析研究,提出对策和建议。这是本课题的主要理论依据。

  二是国家、省、市关于发展职业教育和“普十五”的重要文件,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教育“9+3”计划的意见》、《省人民政府关于普及十五年教育的实施建议》等。这些文件都是纲领性的、跨时代的,只有吃透文件,把握方向,才会少走弯路。

  三是专家学者的专著及与之相类似的文章,如邹联克专著《赶转改背景下的攻坚之路——贵州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思与行》。这些专著和文章立足点高,视觉独到,见解深刻,对做好课题研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是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和重要文件,做好理论和知识储备,树立问题意识,通过现象看本质,从现象中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

  二是在研究过程中将梳理出来的问题及初步建议提交学校领导,供决策参考,并根据领导的意见对问题做多元化的分析研究,写成实时论文送教育类报刊发表,或在一些范围内交流,供其他学校借鉴。

  三是形成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报告,内部印刷一本论文集。研究报告力求深入浅出,有实际内容,具有较强的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内部论文集收录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公开发表和未发表的论文,总篇目在20篇左右。

  四是在研究过程中按要求保质保量完成总课题组安排的各项任务,准时上报各种资料。

  根据问题导向原则,在初步确定课题研究内容时,我们确定重点开展强化招生控流、稳定办学规模,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优化专业设置、提升服务能力,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就业创业等四个方面若干问题的研究。随着教育“9+3”计划的完满收官,全省中职教育转向以内涵建设引领持续协调发展,实施内涵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我们增加了促进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实力,重视精准扶贫、个个人生出彩两项研究内容。2017年7月,金沙县入围第四批国家级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2018年将迎接评估验收,我们又增加了抓好职业培训、助力全面小康一项研究内容。这一些内容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都是围绕做大做稳办学规模、内涵发展提升质量、深化合作促进就业而确定的,都是县级中职教育存在的共性问题,是县级中职学校普遍关心的线.研究方法

  要找准贵州新两基语境下中职教育存在的典型问题,并准确了解产生这样一些问题的原因,需要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形式掌握真实情况,通过统计、分析、研究,提出处理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实证分析法是恰当的研究方法之一。

  各级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发展职业教育的文件,专家学者对县级中职教育发展进行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为解决县级中职教育存在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理论与实践支撑,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学习、梳理、分析,精准把握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政策和措施,对于做好本课题研究有很大的作用。文献分析法是恰当的研究方法之二。

  解决问题是本课题研究的最大的目的和任务,一定要通过总结提炼,形成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经验总结法是恰当的研究方法之三。

  本子课题研究自2015年12月课题在遵义市播州区职校开题起,即进入实质性的研究,至现在历时近两年。整个研究过程可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总课题开题后,本子课题组按照总课题组要求,立足金沙职校,主要开展了招生控流、师资建设、专业优化、教学改革、校企合作等方面的研究。在这个时间段内,有两件标志性的大事,一是2016年4月省教育厅召开实施教育“9+3”计划总结表彰大会,二是2016年7月省教育厅出台《关于坚持以内涵建设引领中职教育持续协调发展的意见》,实施中职教育内涵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这这两件大事标志着教育“9+3”计划完满收官后,全省中职教育从规模扩张转向了内涵发展,本子课题加大对上述研究内容的研究力度,并开始关注内涵发展方面的问题。

  全省中职教育内涵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后,10个大类项目450个具体项目三年内陆续落地,为全省中职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本子题除深入实施第一阶段的研究任务外,立足本校,兼顾县外,新增了促内涵提质量、职业教育如何服务精准扶贫两项研究内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17年6月,根据总课题组要求,本子课题着手整理各类资料,收集整理论文20篇,已装订成册。同时,新增抓好职业培训、助力全面小康为研究内容。8月下旬,着手撰写子课结题报告,所有资料已于10月中旬送交总课题组。

  本课题研究成果大多数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实时研究、实时应用。在研究过程中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实时提出思路和办法,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如针对控制流失采取的捆绑制、责任追究制,针对提高专业教师指导实践能力的技能过关考试等。这些研究虽然零散、不完整、不系统,但实在、管用、针对性强,为提供系统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及时总结提炼,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层面,写成论文送教育杂志发表或参与经验交流,在一些范围内得到推广。如刘华发表在《贵州教育》2017年第6期的《抓好教育教学,促进中职教育内涵发展》,刘华、刘先录发表在《当代教育》2017年第3期的《重改革、强管理、提质量》,刘先录、文渊发表在《贵州教育》2015年第22期的《做大做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论文,这些论文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针对新两基背景下县级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办法和措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三是向总课题组提交了一份课题研究报告和20篇论文,研究报告重点介绍了研究成果,20篇论文围绕研究目标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对本子题提供了有力支撑。

  无论按照教育“9+3”计划三年免费中职教育的要求,还是“新两基”中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对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职普比都要“大体相当”,即达到4:6甚至5:5,全省现阶段中职常年在校生达到85万人。这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刚性指标。但就全省而言,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学校完不成招生任务,有的学校流失率居高不下,大大超出了省10%的指标。

  如何强化招生控流,这样的一个问题引起了课题组的高度关注。刘先录、文渊在《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助推地方经济发展》(《贵州教育》2015年第22期)一文中,介绍了金沙职校招生控流两大难题的基本做法:招生方面,实行“七长负责制”、“三移”新机制,率先实现“三免”,强化统筹调度,加大宣传力度,严格考核制度,每年均超额完成招生任务;控流方面,强化“控流是确保生源稳定、规模稳定的关键,与招生同等重要”的共识,要求全体教职工提高控流工作的认识,服务学生,关爱学生。建立全员控流机制,制定奖惩办法,捆绑负责,责任到人。每学期将开学第一周确定为“控辍保学活动周”,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多方劝返学生。

  针对问题一的基本结论:县级中级教育要做大做稳办学规模,强化招生控流是首要前提。

  课题组高度专注专业动态调整。当前,全省中职教育专业设置存在个数过多、同质化现象严重等诸多问题。中职教育要增强吸引力,培养合格技能型人才,适应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必须建立科学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设置。刘华、刘先录在《重改革、强管理、提质量》(《当代教育》2017年第3期)一文中介绍了金沙职校的做法,即采取改造提升老牌专业、争取国控专业独立办学资格、积极开发和新增新专业的办法,专业从2013年的21个调整为8个主干专业。这些专业与产业契合度高,适应当前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深受学生及家长欢迎。敖怀卫的《产教融合背景下县级职校专业设置及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一文,从一直在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公司制作和教学的链接、强化特色专业发挥品牌效应等方面对县级职校专业设置提出了建议。文渊的《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可行性分析与实践》一文,强调科学设置专业是提高中职学校软实力的主要的因素之一,要根据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设置和调整专业。

  课题组高度关注专业建设。加强专业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课题组从金沙职校建设电子技术应用、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两个省级示范专业和申报学前教育省级示范专业入手,多方面开展专业建设研究。夏千胜的《县级中职学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构建与精品课程研究》一文,提出了以特色优势学科为着力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名课工程,加强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的改革,编制系列教材和立体化教学资源,构建合理可行的精品课程建设评估机制等五个方面的措施。姜赟的《县级中职学校教学质量提升路径研究》一文,提出了中职学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突出课程结构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结合市场需求更新教学内容,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开展专业课教学,重视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与思维能力,全方面提高教学的实用性。

  针对问题二的基本结论:县级中职教育要适应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必须优化专业设置,强化专业建设。

  近几年来,在实施教育“9+3”计划和推进中职“百校大战”过程中,很多中职学校都补充了大量师资特别是专业紧缺师资,壮大了队伍。但要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还需要多措并举提升师资队伍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文渊的《强化校本研训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一文中介绍了金沙职校在实施教育“9+3”计划、推进中职“百校大战”和中职教育内涵发展行动计划的过程中,始终把强化校本研训作为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集中与自主学习、外派与请进培训、教学改革、专业过关、技能大赛、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训练,全校教师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办学软实力明显地增强。李宏刚的《提升县级职校教师教学能力之课堂大练兵实践浅析》一文,针对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出开展课堂大练兵活动,要求每个教师按新课改理念“学为主体,教为主导”进行教学,推行以“学案导学”为载体的教学模式,逐步的提升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针对问题三的基本结论:县级中职教育要提高师资水平,必须多措共举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中职教育内涵发展内容丰富,标准高,要求严,要提升内涵建设水平,必须找准切入点和立足点。由于认识角度不同,所选取的切入点和立足点可能不同,可以是教育教学,可以是专业设置与优化,也可以是有效的校企合作、产教整合。刘华的《抓好教育教学,促进中职教育内涵发展》(《贵州教育》2017年第6期)一文指出,要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适应“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要把工作重点转到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上来。文章认为,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切入点和立足点就是抓教育教学,教育教学抓不实、抓不好,教育质量上不去,内涵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文章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办法和措施:一是提高认识,把抓好教育教学摆在中职教育内涵发展的突出位置。二是强力推进,找准教学改革突破口,提高教学质量。金沙职校从2013年秋季学期起,借鉴和优化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强力推进以“学案导学”为载体的有效课堂建设,并在“学案导学”有效课堂建设和“项目教学法”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寻找新的教学改革突破口,全方面提升教学质量。三是创新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发展,培养合格技能型人才。按照“职园同域、校企共生、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校企合作思路,积极探索“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四是强化措施,打造优秀教学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五是坚持德育为先、践行人格教育,构建有特色的教育体系。金沙职校坚持把“崇德尚技、学以致用”校训贯穿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把意志品质作为第一素质培养,努力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合格公民,取得显著成效。

  针对问题四的基本结论:县级中职教育要提高内涵发展水平,必须找准切入点和立足点。

  县级中职学校由于受到现有实训设备设施不能够满足实际要、专业教师数量质量与实践教育需要不完全适应、校企合作领域不宽深度不够、就业网络不健全就业渠道欠通畅、内涵发展与规模扩大有差距等因素的影响,在推进校企合作、加强就业指导、有效促进就业方面受到很大的制约和影响。刘先录的《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就业指导有效促进就业》一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深化校企持久、高效合作,培育学生技能,提高职业竞争能力;加强就业指导,培养意志品质;构建就业网络,有效促进就业;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为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就业指导、有效促进教育提供有力保障。文章强调,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就业指导,有效促进就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实质上是校企合作背景下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相辅相成,不和分割,必须贯穿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龙泽强的《中职学生校外实习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思路》一文指出,一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性教学经费投入。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学校要加大投入建设适度规模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建立良好的产教结合运行机制,用生产带动实训,定位职业岗位,实行“模块教学”,实施学生技能考核合格制,使教育教学更贴近市场。二是格外的重视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要拓宽实习岗位渠道,有计划地加强与学校专业相关的,有一定规模、生产技术较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社会声誉好的企业的联系,将其作为重点合作对象。

  针对问题五的基本结论:县级中职教育要促进就业创业,必须推进校企真合作、深合作、久合作。

  副总理在2016年12月召开的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上指出,要“支持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2016年5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调研毕节职业教育,专家们指出“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要并驾齐驱”。这一个话题引起了子课题组的广泛关注。刘先录的《对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几点思考》一文,结合第四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的建设,提出了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两手抓、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两手抓的思路。文章认为,中职学校要办好直接服务“三农”、适应区域内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相关专业,职业培训要抓好面向本地经济开发区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面向农业转型升级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两项工程。

  针对问题六的基本结论:县级中职教育要提升服务能力,一定要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

  教育是最根本、最长远的精准扶贫,职业教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精准扶贫。职业教育的招生对象,现阶段主要面向农村地区、贫穷的地方和民族地区,主要面向家庭收入普遍较低、教育支出相对较弱的家庭,因此站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高度来看,发展职业教育不单单是一个教育问题,而且是一个应引起格外的重视和广泛关注的民生问题。课题组成员把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向学校提出开设精准脱贫班,实施精准招生、精准资助、精准培养、精准就业等方面的建议,热情参加申报省级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基地的资料准备工作。在此基础上,结合2016年经评审获准立项的省级精准扶贫基地建设,开展职业教育服务贵州大

  课题一般课题,预计11月中旬开题。针对问题七的基本结论:县级中职教育要担当脱贫攻坚的历史使命。

  打造特色德育,是促进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敏锐的战略眼光认识新时期中职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课题组成员在论文中介绍了金沙职校的做法。金沙职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积极探索和构建有效的德育模式,把“崇德尚技,学以致用”校训贯穿德育工作的始终,把意志品质作为第一素质培养,打造特色德育,努力培养爱国、敬业、友善的合格公民。一是构建德育管理“三支队伍”。学校着力构建班主任队伍、科任教师队伍、安全保卫与服务队伍,形成人人参与德育、人人从事德育的良好氛围。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校长牵头,政教、安保、宿管、工会、团委、各学部为成员单位,每周召开一次德育工作联席会,总结上周工作,解决有关问题,安排下周工作。三是实施联动管理。学校将政教、安保、宿管部门负责人交叉任职,联动管理,实施无缝隙对接。四是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学校定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拓展训练活动,提升个人心理素质,增强责任意识和打造团队精

  神。五是开办德育提高班和创建德育演讲团队。通过“一对一”的辅导,帮助学生改掉不良习惯。李朝祥的《县级中职学校德育网格建设研究》一文,提出了建立以显性的德育课程教学为经,以隐性的德育教育为纬,构建整体德育网络体系,以此来实现对学生全方位的德育教育的观点。

  针对问题八的基本结论:县级中职教育要提高学生素质,必须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

  通过以上8个问题的讨论,我们大家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总的结论:贵州中职教育整体上进入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阶段,但要适应巩固教育“9+3”计划成果和“新两基”成果的需要,还存在一系列难题需要破解。

  党的十九大报告说明:“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位置”,“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

  根据贵州现阶段中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为适应时代需要,即适应教育强国需要,适应“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需要,适应贵州大数据、大扶贫、大生态战略和大健康、大旅游产业布局需要,贵州中职教育要紧紧围绕“一个转移”,着力破解“四大难题”,全面实现“两个提升”。

  “一个转移”即全省中职教育从规模发展向质量提升战略转移。近几年来,通过实施教育“9+3”计划、中职“百校大战”和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中职教育规模迅速扩大,职普比基本实现“大体相当”,但规模做大的同时还要“做稳”,数量做稳了还要提质,质量上不去,吸引力就会减弱。换句话说,做大做稳是做强的前提和基础,做强才能保障持续做大做稳。因此,确保规模稳定并且逐步向质量提升转移,是战略问题,全局问题,一定要坚持内涵建设引领持续协调发展,增强中职教育核心竞争力。

  要加大统筹力度,普职协调发展,完善机制体制,进一步着力破解招生控流难题。合理下达普职招生任务,有效开展宣传,规范招生秩序,确保高中阶段毛入率达标。过去行之有效的控流措施要坚持并加强完善,逐步形成招生——控流提质——出口通畅的良性循环。

  要着力破解专业建设难题。一是专业设置,要逐步解决专业个数偏多、同质化严重问题,每校有一两个、两三个品牌专业、示范专业,不贪多求全。二是专业建设,要逐步的提升建设水平。专业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中职教育质量的高低,如果专业建设水平滞后,学生就学不到有用的东西,辍学率就会反弹,就会上升。各学校获准立项的省、市级示范专业,要按标准倾力打造,其他专业也要按照相应的标准办实办好。

  要着力补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短板。现阶段全省中职教育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层次还低,质量不高,而且发展很不平衡。政府要加大统筹力度,有力推动政、校、企的深度合作,帮助学校拓展办学思路,开辟产学一体通道、实习实训通道、就业平台通道。学校要主动作为,积极争取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争取企业的真诚合作、深度合作和长期合作。企业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主动与学校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要坚持学历教育和培训并举,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而全省县级职业学校培训体系多数不健全、不完善。培训体系不完善、培训开展不好的职业教育是不全面的,必须要有一个顶层设计,必须瞄准“三农”、瞄准小康务实开展工作。

  实现了“一个转移”,破解了“四大难题”,就会促进中职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促进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调研不够全面,不够科学,问题探究欠深入,分析欠透彻,对策针对性有待增强。研究成果单一,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继续以问题为导向,关注中职教育在坚持内涵建设引领持续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刘华名校长工作室”和省教科院批准的2017年一般课题“职业教育服务贵州大扶贫战略研究”的开展,认真总结本课题研究的得失,开展更深层次的后续研究。

  2.教育部等六部委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3.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的《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2016-2020年)》

  5.《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的实施建议》【黔府发(2015)5号】

  6.《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内涵建设引领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协调发展的意见》(黔教职成发〔2016〕193号)及附件《贵州省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年)》

  7.邹联克专著《赶转改背景下的攻坚之路——贵州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思与行》(人民出版社2016年3月第一版)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