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③丨百年船厂华丽变身滨江文化新地标

时间: 2023-10-11 11:43:41 |   作者: 产品中心

产品特点

  2021年12月,工业与信息化部发布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其中上海船厂项目入围。

  上海船厂的前世今生并没有淹没在城市马不停蹄的发展中,从船厂员工的搬离,建筑的改造,至现今的重生,发生了什么的变化,是怎样的原因有了这些变化,城市更新究竟给建筑、给城市带来了什么?笔者将从不同维度为大家展现城市更新中船厂变化。

  船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62年,英商开设祥生船厂,至1951年英联船厂与原招商局机器制造厂合并,改称为中国人民轮船公司船舶修造厂,船厂更是见证了国内第一艘出口万吨轮“绍兴号”的下水。船厂从修船到造船,作为近代工业发源地之一,是上海城市发展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正式成立,区域的发展规划有了明确清晰的定位——金融。产业的迭代是城市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发动机,新区域规划下,陆家嘴的高楼大厦开始拔地而起鳞次栉比,船厂在陆家嘴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金融氛围中逐渐淡漠身影。与此同时,在早期的媒体资料中,船厂也迎来改变,原先的船厂职工宿舍地址变成了船舶大厦,外资企业陆续入驻。在上海突飞猛进的城市化进程中,船厂于2005年搬迁至崇明岛,留在的原地的船厂建筑则开始了规划改建之路。

  2006年,正值大量港资开发商瞄准上海市场,带着相对成熟的商业开发经验,中信泰富(项目开发运营商)在众多开发商中脱颖而出,与上海船舶工业集团(地块持有方)达成合作,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各持对半股权,共同开发船厂地块,预计项目的总投资将达220亿元。

  船厂地块总面积为25万平米,规划建造面积将达137万平米,初期规划是建成集商业物业、办公楼、酒店、服务式公寓及住宅物业于一体的区域。不同于陆家嘴前期高密度办公楼的呈现,项目在总结了一期开发不足上,以多业态混合方式,避免“早高峰”与“晚空城”间的落差。同时随着金融城“聚人才、搭平台、优环境”理念深化,区域内的文化空间也成为打造重点。

  从现有规划图中能够准确的看出,仅船台与船厂厂房这两个最临江的老建筑被保留了下来,规划成为文化地标,命名为“船厂1862“。从地理位置来看,项目与沿江眺望前方的外滩建筑群遥相呼应,项目改建工作重要性不明而喻。从城市发展角度来看,曾经辉煌的产业可能由于规划等问题,迁出了项目原地,但其生产内容本身还有建筑都带有独特的时代特点,是未来不可复制的存在。产业内容不在了,但通过对建筑的保留,让其作为城市历史最直观的呈现载体,成为城市独一无二的文化名片,保留旧建筑的意义就在于此。

  为了船厂能保持其原有建筑的独特性,同时改造能适应于现有业态的形态,项目邀请了世界建筑大师隗研吾主持,将“修旧如旧”与现代建筑的融合创新呈现。而项目的改建大多数表现在建筑外观、内部空间重新规划、装饰上的别有用心以及业态选择的相互契合几个方面。

  项目正面可见生锈旧钢管凹成的“船厂1862”标志,建筑外部几何线条式的横梁立柱朴素地融合成建筑结构的一部分。正面外立面用玻璃替代,外侧使用钢丝串起的红土砖,保证内部采光同时,使得原有建筑顶部及背面红砖相互能有机衔接。建筑外部仍能看见黝黑的排气管道,旧时工业生产厂房风格一览无遗。

  建筑原来的功能是船厂的造机车间(含装试车间),仅有平面一层,高挑空层高,车间内部空旷。项目占地面积1.13万平米(标准足球场0.714万平米),地上建筑面积2.60万平米。建筑重新规划为5层商业空间及一个中型剧院,其中由造机车间改成的商业体约1.6万平米,而由装试车间改造的剧院可容纳800座。商业空间设计独具特色,内部保留了原有的横梁立柱,将空间一分为二,划分出一条镂空步行通道,也因此置身在空间中仍可以感觉到旧时厂房的调高层高的高度及内部架构,尤其位于最高楼层往下望时,会有腿软之感。

  同时生锈的钢铁板废物利用,作为楼层指引标志,使得内外部工业风主体进一步凸显,商场内部空间自身工业装饰就能让旅客产生十足的猎奇心,特色一呼而出。而内部电梯也采用了全透明式风格,与内部简约工业风相呼应,在电梯上下楼层时也能进一步欣赏到浓厚的工业风格。

  从业态来看,1.6万平米空间中有20家左右的商铺,整体定位是相对高端及休闲化的。分布上,临江一面商铺以餐饮为主,黄浦江沿岸美景与“高价位“美食(餐饮业态人均消费基本上在300-800左右)相辅相成。其对面一侧则集中高端服饰、汽车、美容等及艺术展览类,与隔窗相望出去的购物街自然衔接。市中心的优质区位与创意的商业空间也能帮助品牌塑造其形象与文化,相互契合下空间与业态能将各自价值充分发挥。

  此外,由装试车间改造的剧院也别有韵味,老旧的蒸汽供热管道废物利用,成为了内部空调送风管,行车架被改成了立柱,建筑元素下旧时工人擦洗管道的记忆、青年偷瞄行车架上女孩的记忆将成为这里独特的文化符号。剧院在运营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上演了《海鸥》、《哈姆雷特》等经典剧目,还推出了首部驻场演出《深渊》,在开业2年内也曾被新闻媒体报道为“零补贴”的优秀剧场。

  从船厂改造项目来看,上海城市更新中的工业遗产项目,不仅将建筑再次翻新利用,设计师的创新设计还让普通市民可以感觉到工业建筑之美。同时借助于建筑的更新,让曾经的历史再次被人看到、记起。

  随着滨江沿岸风景线的进一步规划,船厂的更新也与周边休闲文化氛围有机融合。在项目背后的滨江绿化道上,22公里的沿江塑胶田径运动跑道、及自行车道,通过环水游览路线与沿江工业历史景点进一步串联(从船厂1862建筑背面跑道出发,骑行20多分钟可到上海八万吨筒仓),同时在每个站点间还规划了休息驿站,休憩空间内摆放了多种书籍可免费翻阅。从这个方面看,城市更新更是以人为本,落位于城市服务功能的提升的。

城市更新③丨百年船厂华丽变身滨江文化新地标

时间: 2023-10-11 11:43:41 |   作者: 产品中心

  2021年12月,工业与信息化部发布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其中上海船厂项目入围。

  上海船厂的前世今生并没有淹没在城市马不停蹄的发展中,从船厂员工的搬离,建筑的改造,至现今的重生,发生了什么的变化,是怎样的原因有了这些变化,城市更新究竟给建筑、给城市带来了什么?笔者将从不同维度为大家展现城市更新中船厂变化。

  船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62年,英商开设祥生船厂,至1951年英联船厂与原招商局机器制造厂合并,改称为中国人民轮船公司船舶修造厂,船厂更是见证了国内第一艘出口万吨轮“绍兴号”的下水。船厂从修船到造船,作为近代工业发源地之一,是上海城市发展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正式成立,区域的发展规划有了明确清晰的定位——金融。产业的迭代是城市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发动机,新区域规划下,陆家嘴的高楼大厦开始拔地而起鳞次栉比,船厂在陆家嘴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金融氛围中逐渐淡漠身影。与此同时,在早期的媒体资料中,船厂也迎来改变,原先的船厂职工宿舍地址变成了船舶大厦,外资企业陆续入驻。在上海突飞猛进的城市化进程中,船厂于2005年搬迁至崇明岛,留在的原地的船厂建筑则开始了规划改建之路。

  2006年,正值大量港资开发商瞄准上海市场,带着相对成熟的商业开发经验,中信泰富(项目开发运营商)在众多开发商中脱颖而出,与上海船舶工业集团(地块持有方)达成合作,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各持对半股权,共同开发船厂地块,预计项目的总投资将达220亿元。

  船厂地块总面积为25万平米,规划建造面积将达137万平米,初期规划是建成集商业物业、办公楼、酒店、服务式公寓及住宅物业于一体的区域。不同于陆家嘴前期高密度办公楼的呈现,项目在总结了一期开发不足上,以多业态混合方式,避免“早高峰”与“晚空城”间的落差。同时随着金融城“聚人才、搭平台、优环境”理念深化,区域内的文化空间也成为打造重点。

  从现有规划图中能够准确的看出,仅船台与船厂厂房这两个最临江的老建筑被保留了下来,规划成为文化地标,命名为“船厂1862“。从地理位置来看,项目与沿江眺望前方的外滩建筑群遥相呼应,项目改建工作重要性不明而喻。从城市发展角度来看,曾经辉煌的产业可能由于规划等问题,迁出了项目原地,但其生产内容本身还有建筑都带有独特的时代特点,是未来不可复制的存在。产业内容不在了,但通过对建筑的保留,让其作为城市历史最直观的呈现载体,成为城市独一无二的文化名片,保留旧建筑的意义就在于此。

  为了船厂能保持其原有建筑的独特性,同时改造能适应于现有业态的形态,项目邀请了世界建筑大师隗研吾主持,将“修旧如旧”与现代建筑的融合创新呈现。而项目的改建大多数表现在建筑外观、内部空间重新规划、装饰上的别有用心以及业态选择的相互契合几个方面。

  项目正面可见生锈旧钢管凹成的“船厂1862”标志,建筑外部几何线条式的横梁立柱朴素地融合成建筑结构的一部分。正面外立面用玻璃替代,外侧使用钢丝串起的红土砖,保证内部采光同时,使得原有建筑顶部及背面红砖相互能有机衔接。建筑外部仍能看见黝黑的排气管道,旧时工业生产厂房风格一览无遗。

  建筑原来的功能是船厂的造机车间(含装试车间),仅有平面一层,高挑空层高,车间内部空旷。项目占地面积1.13万平米(标准足球场0.714万平米),地上建筑面积2.60万平米。建筑重新规划为5层商业空间及一个中型剧院,其中由造机车间改成的商业体约1.6万平米,而由装试车间改造的剧院可容纳800座。商业空间设计独具特色,内部保留了原有的横梁立柱,将空间一分为二,划分出一条镂空步行通道,也因此置身在空间中仍可以感觉到旧时厂房的调高层高的高度及内部架构,尤其位于最高楼层往下望时,会有腿软之感。

  同时生锈的钢铁板废物利用,作为楼层指引标志,使得内外部工业风主体进一步凸显,商场内部空间自身工业装饰就能让旅客产生十足的猎奇心,特色一呼而出。而内部电梯也采用了全透明式风格,与内部简约工业风相呼应,在电梯上下楼层时也能进一步欣赏到浓厚的工业风格。

  从业态来看,1.6万平米空间中有20家左右的商铺,整体定位是相对高端及休闲化的。分布上,临江一面商铺以餐饮为主,黄浦江沿岸美景与“高价位“美食(餐饮业态人均消费基本上在300-800左右)相辅相成。其对面一侧则集中高端服饰、汽车、美容等及艺术展览类,与隔窗相望出去的购物街自然衔接。市中心的优质区位与创意的商业空间也能帮助品牌塑造其形象与文化,相互契合下空间与业态能将各自价值充分发挥。

  此外,由装试车间改造的剧院也别有韵味,老旧的蒸汽供热管道废物利用,成为了内部空调送风管,行车架被改成了立柱,建筑元素下旧时工人擦洗管道的记忆、青年偷瞄行车架上女孩的记忆将成为这里独特的文化符号。剧院在运营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上演了《海鸥》、《哈姆雷特》等经典剧目,还推出了首部驻场演出《深渊》,在开业2年内也曾被新闻媒体报道为“零补贴”的优秀剧场。

  从船厂改造项目来看,上海城市更新中的工业遗产项目,不仅将建筑再次翻新利用,设计师的创新设计还让普通市民可以感觉到工业建筑之美。同时借助于建筑的更新,让曾经的历史再次被人看到、记起。

  随着滨江沿岸风景线的进一步规划,船厂的更新也与周边休闲文化氛围有机融合。在项目背后的滨江绿化道上,22公里的沿江塑胶田径运动跑道、及自行车道,通过环水游览路线与沿江工业历史景点进一步串联(从船厂1862建筑背面跑道出发,骑行20多分钟可到上海八万吨筒仓),同时在每个站点间还规划了休息驿站,休憩空间内摆放了多种书籍可免费翻阅。从这个方面看,城市更新更是以人为本,落位于城市服务功能的提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