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城市设计导则》9月1日起执行

2023-10-28 作者: 哈希体育官网/服务

  2.1、重点地区:须单独编制地段城市设计,并将其管控要求纳入相应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区。重点地区范围详见《苏州市总体城市设计(2018年版)》。

  传承苏州历史文脉,彰显苏州山水景观和地域文化特色。打造青山清水、诗韵江南、繁华都景、精致时尚的苏州城市风貌。

  “水乡基底、四角山水”的山水格局系统(详见附图1):构建隽山为屏、湖荡为界、田野渗透、四角成楔、水网密布、绿带环绕、城景相融、精致江南的苏州市区山水格局,延续和强化“四角山水”城市格局,引导自然山水向城市空间渗透。

  “蓝绿交织、水路棋盘”的开放空间系统:通过恢复塑造未来的东方水城,延续苏州水文化线,推动城市文化模式向“水文化-机动文化-水陆共荣文化”的演变。根据水的多重属性,从水生态、水安全、水活动三个角度,引导蓝网空间。构建“四环、四楔”绿色空间体系,形成多类型、多层次的城市开放空间网络,同时发挥缝合市区各板块、促进板块融合协调发展的作用。

  “疏密得当、错落有致”的三维形态系统:形成看历史、看山水、看城市三类展示苏景的景观眺望系统。景观营造要素重点考虑地标视廊、自然山水景观及历史背景和文化景观等要素,结合各项城市高度影响因素使城市空间更精致、更富有特色。

  在市区内划定历史背景和文化、江南水乡、现代都市、生态创新及现代产业五类特色风貌区,刻画苏州风貌的前景轮廓。

  包括苏州历史城区、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内的区域。划定古城核心区和大运河姑苏-高新段两个城市设计重点地区。

  应在保护苏州古城风貌和历史景观的基础上,展现苏州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适当通过传统工艺等技术方法,在古城内和运河沿线重点历史地段修缮历史建筑,修补历史景观。鼓励在旧城更新中使用现代建筑规划设计手法和新建筑材料,使新建筑融入古城环境。形成“古意足”、“苏而新”、“新而苏”的古城建筑风貌;以及古朴、厚重的古运河界面形象。

  包括姑苏区平江新城、沧浪新城、金阊新城;高新区、工业园区、吴中区、吴江区大部分区域。划定金鸡湖西中央商务区(CBD)、湖东中央商务区(CBD)、狮山中央商务区(CBD)、吴中太湖新城、吴江太湖新城、元和中央活动区(CAZ)、独墅湖科教园区为城市设计重点地区。

  应处理好传承苏州文化和建设具有时代特征新苏州的关系,与苏州古城共同织就苏州城市“双面绣”。鼓励采用现代建筑规划设计手法和新材料,在新城中传承、发扬、诠释苏州建筑文化和地域特色。区域应形成层次丰富、高低错落的城市天际线。应注意建筑底层空间和顶部空间设计,加强对标志性建筑的控制与引导,引领潮流时尚,塑造“新苏州”繁华都市景观。

  包括甪直镇、同里镇、黎里镇、平望镇、盛泽镇、震泽镇、桃源镇的全部或部分区域。划定古镇核心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为城市设计重点地区。

  应展示江南水乡特有的由平原湖荡、塘埔圩田、河流湿地组成的水网肌理和乡野农业景观。滨水建筑应协调有致,凸显水乡特色。适当恢复历史水系,增加城镇水网密度,美化滨水景观,增加滨水开敞空间。延续依水而建、临水而居的水乡风貌和水乡生活。

  划定相城阳澄新区、高新区科技城、生态城、吴中区太湖度假区、吴江区东太湖度假区、庙港、工业园区桑田岛、以及太湖梢地区为城市设计重点地区。

  应体现新时期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的时代特征,营造小街区、密路网、密水网的城市骨架,提供丰富、有活力的开敞空间。城市空间与历史文脉、自然山水等要素相呼应,建筑风貌与苏州低山平湖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以组团簇状形态控制开发强度、建设密度和建设高度,注重空间尺度和景观塑造。在新时期诠释苏州传统建筑文化含蓄内敛、精致秀美的意象。

  包括苏州市区内规模较大的工业片区。划定工业园区国际商务区、吴中开发区、吴江开发区、浒墅关开发区、漕湖开发区为城市设计重点地区。

  应鼓励创新工业建筑的设计手法,体现苏州本地文化特色。新、改建产业社区与城市风貌相协调,实现建筑风貌的“产城融合”。

  在市区内划定近山、滨水、文化遗产周边风貌管控引导区,避免景观资源本体的价值受损,勾勒苏州城市风貌的背景轮廓。

  按照山体与城市的位置关系,划定城市内景山体、城市轮廓山体、郊野山体三类风貌管控地区。形成“布局随山就势,体量隐没林间,形态乡野自然”的近山风貌。

  城市内景山体:狮山、横山、何山。强化城市绿心的作用,重点保护山体本体。城市轮廓山体:大阳山、穹窿山、天平山、上方山等。作为城市建成区的主要背景,重点管控建筑天际线和山体的视觉关系。郊野山体:西山、东山、渔洋山等。强化山体的生态功能,重点控制山体周边大规模、大体量的建设行为。

  设立山体风貌核心控制区和山体风貌缓冲区,分层次管控。山体风貌核心控制区内重点保护山体景观风貌,限制建设行为,严禁通过开挖、填埋等方式改造地貌;严禁大规模破坏植被。山体风貌缓冲区内应控制大规模、大体量的建设项目,禁止建设对生态环境能够造成破坏的项目;建筑组团应呼应山体形象,建筑天际线不得遮挡山脊线)滨水地区风貌管控

  按照水系与城市的关系划定区域性水体、城市型水体、生态型水体三类滨水风貌管控地区,分层次管控。形成“临水而居,舒朗有致,开放共享”的滨水环境。

  区域性水体:太湖、阳澄湖、吴淞江、太浦河、望虞河等。强化综合治理,控制区域生态廊道。城市型湖泊、水网:金鸡湖、独墅湖、尹山湖、莺脰湖等。强化公共空间质量的管控,增强滨水空间的开放性、连续性和可达性。生态型湖泊、河流:包括全部省级保护湖泊,胥江、斜塘河、西塘河等。强化滨水生态空间、廊道的管控。

  依托现有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划定三类管控区域,注重整体保护,传承姑苏特色,彰显水乡古韵。

  历史遗产环境协调区:包括苏州古城环境协调区、各级古镇古村环境协调区、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建设控制地带、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等。强化历史遗产周边空间环境的控制,按照文化遗产整体保护的要求,使周边建筑的高度、体量、风格、色彩,与历史环境相协调,鼓励适当创新。优化遗产周边视线环境,严格管控视线通廊,以及重要文化遗产的背景区域。

  结合镇各片区特征与真实的情况,编制片区控制导则,明确各片区在镇总体协调下的分目标、策略以及实施路径。

  根据管控要求的严格和深入程度,在总体城市设计中划定城市设计重点地区,并明确其控制引导要求,为下层次地段城市设计提供依据。

  表达分析及设计意图的图纸,包括:现状分析图纸、空间结构规划图、城镇空间骨架系统(城镇空间系统、城镇文化系统、城镇ECO)规划图、交通规划图、文化保护规划图、表达设计意图的三维图纸以及其他表达分析及设计意图的图纸。

  总体系统最重要的包含:功能业态、交通系统、景观系统、公共空间系统、总体空间形态、中心及标志、重要界面、建设高度、建设强度、建筑风格、城市家具、夜景照明、先进的技术等。其中与控制性详细规划重合部分,须对控规内容做校核和深化。

  1.4.1、制定地块图则(地块图则具体表达内容详见本章节“4、苏州市特色片区导引及设计图则表达内容”)。

  公共空间要素分项包括:民间传统文化复兴、户外公共空间、城市家具、广告店招、设施遮蔽、地下空间、建筑外部照明、主要生态技术等八个方面(分项图则具体表达内容详见本章节“3、各特色风貌区的地段城市设计图则表达内容要求”)。

  表达分析及设计意图的图纸,如:现状分析图纸、空间结构规划图、道路交互与通行系统、绿化景观系统、公共空间系统等。

  图则应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表达。图则表达主要内容详见表1—表10(本导则以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风貌区图则内容附表为母本,其他各特附表均为其与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风貌区图则的差异性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