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特稿:空间规划的基本逻辑与未来城市发展(二)

2023-08-31 作者: 哈希体育官网/服务

  承接上一期,本文将详细地理解阅读空间规划基本逻辑中的第二逻辑、第三逻辑和第四逻辑。

  全世界所有国家的空间规划都是城市先行一步,然后才逐步上延、下延到更大空间,所以都是以点状开始,以城市开始,铺满整个国域,包括海陆空上上下下所有国域,这是一个过程。世界各国空间规划的体系都是以城市为点状开始的,国家空间体系规划都是从城市这个层面开始的,这是基本规律。

  在德国的发育空间,最开始的都是城市的巨大问题。早在1862年,当时德国前身开始编制国内规划,城市的问题太大,膨胀、冲突、社会安全、卫生安全等等,直到100年后德国于1974年加入联合国时,国家成熟以后,区域规划大纲才出现了,整个建设法典全部完成,1993年国家空间体系发展出完整体系。能够准确的看出,德国也是用了百年时间从点到国完全铺开。

  美国是相同,美国当时建立学科,哈佛大学第一个开设课程,在50%城镇化的时间开始有了城市规划课程,这时开始大规模的大都市规划,芝加哥的规划非常经典。任何现代化国家都有这样一个验证,都是从城市开始,随着发展的过程向上跳一步到省域、区域、国域,向下到镇域、乡域、村域,这是空间规划的历史过程。基本上这些国家都是积累100年,从城市规划开始,学科开始潜入大学,培养人才,成立学会,从点状控规、总规开始,逐步走向城镇群区域规划,走向国家二级的省域规划,再向上走到国域规划,向下走到村域规划,通盘都称之为空间规划。这并不是A和B之间的选择,而是中间城市层先突破,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大量的积累。我国城乡规划学科从20世纪50、60年代起就和地理学科联盟,一直在开拓我们的祖国区域规划。但是区域规划总体上来说,没有完成国家管理体制上的架构,所以扩散到省级。实际上,区域规划在发达国家的空间管理有两种导向:一是问题导向,比如说台风带,就可以超越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一块来做台风带规划;比如说地震带,就可以从辽宁一路到四川、云南,中国最频繁的地震带共同来超越;比如说洪水,可以做长江流域洪水防洪规划。二是目标导向,在德国做的是超越州的,是目标导向的,比如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等,这也可以超越行政管理的省级。城市规划是一个国家空间现代化治理的先导,是一个国家空间规划的点状的发源。国家空间体系规划是一个国家空间管理全面现代化的结果。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一个国家现代化过程中不可缺失的现代理性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构建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我们的祖国现在到了上有国、省、市,下有县、镇(乡),这是一个国家完整的空间体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现三大要素之间的转型才是最重要的。社会要素变成经济要素,生态要素变成社会要素。经济、社会、生态这三支力量不是平行的,而是相互转换互为支撑的。空间规划的水平在于三个相位活力的搭接水平。要坚持底线思维,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把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特点,体现本地优势和特色。要把各种要素融合在一起,相互之间和空间规划的手段接上。

  四维逻辑强调,时间是第一向量,时间维度是规划和建筑的最大区分。规划学和建筑学是兄弟,但其与建筑学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第四维。我们不再像过去一样,诞生一个孩子,然后就走了,而是诞生一个孩子,永久陪伴他不断地进行生命的维护。时间维度是规划和建筑最大的不同。这种时间向量的工作是很重要的,在四维中把时间向量把握好,会有大量可做的内容。